志向狂熱者,專訪插畫藝術家吳騏57:「如果你不為自己瘋狂,別人怎麼會為你瘋狂?」。

轉載自:dpi設計插畫誌|原文網址:(點選)

「當然挑戰啊!當然做啊!」,吳騏完美證實了《只有自己會逼死自己》之顛狂理論

前陣子在上海完成《Time to love》壁畫的插畫藝術家吳騏57,馬不停蹄的接案人生,是他現今的生活寫照,有如名字中的「」字般,一匹青黑色的馬。起初看似跑得慢,如今卻奔馳得比誰都快、比誰都賣力,也恰巧呼應吳騏今年邁入第15年的創作生涯。

想逼自己,也想要測試一下自己的『極限』是什麼」吳騏笑著說,對於自己想做的事,總是毫不猶疑,從萬華區的街角改造計畫、金門的風獅爺彩繪籃球場、上海七寶寶龍城的大型壁畫,一個個難上加難的浩大工程,他不假思索地說:「當然挑戰啊!」,完美證實了《只有自己會逼死自己》的顛狂理論,「很多人說我是工作狂,但我只是樂於做自己的東西(笑)」。

黑馬,最初的起點

兒時自認很會畫畫的吳騏,從幼稚園起便能隨手拈來卡通人物,上百隻的忍者龜與藍波足以看出他的恣意瘋狂。卻在小二時迎來了第一個人生打擊(蠻早的),「你是個虎頭蛇尾的人」,一位葉老師的肺腑之言讓吳騏錯愕到不可置信,也讓他開始認真把「畫畫」當回事,「後來畫畫就變得比較小心,會刻意把它完成,不是隨意幾撇,他可能覺得我會畫畫,但是我都畫太潦草,這句話影響我蠻大的」。

之後吳騏考大學時,在畫室短暫待了半年,起初繪畫程度落在後段班的吳騏,渴求進步的他,便跟老師反映可以直接幫他點出問題,老師也毫不猶豫在畫上訂正,「我現在打叉叉的地方,明天就不要讓我看到」,正因這句話,吳騏的素描開始神速進步,神速到讓老師懷疑他是否偷偷去補習,「沒想到你居然是一匹黑馬」老師驚嘆地說,那瞬間讓吳騏得到了莫大的動力與肯定,從此奠定他立志當插畫家的穩固基石。

大一,立志當插畫家 

就讀台藝大視傳系的吳騏,大一那年開始才算真正認識「插畫」,從那時起他便立定志向,要成為一名插畫家。「大一的時候畫起兒童插畫,風格沒有很強烈就開始當插畫家接案,跑了大概一年之後,沒有成功什麼案子,那一年的收入大概一萬塊而已,很慘」,而那時期幾米正紅,吳騏被不少案主要求模仿幾米的畫風,對他來說,這是個自我懷疑的過程,「到底我的插畫是什麼樣子?」,也是轉捩點的開始。

從純繪畫跳到插畫,絕非易事。吳騏花了大量時間搜尋資料,尋找喜歡的國內外插畫家,紀錄各種吸引自己的圖片或畫面,不斷吸收與轉換後,風格也逐漸有了眉目。「半年之後,我畫了一個叫《方形主義》的作品雖然跟我現在風格也是差很遠(笑),埋頭創作半年後,就是這幅讓我突然認同自己」,也許是人時地利人和,台灣當時最重要的設計平台黑秀網、dPi設計插畫誌與三采《創意市集101》的先後報導,讓吳騏2.0順利被看見,才正式開啟了專職插畫家之路。

最刁也是最重要的業主

我們也好奇,吳騏有遇到過很刁鑽的業主嗎?「有一個很棒的經驗,那次合作改變了我很多,是我第一個以自己風格合作的案子《歐洲魅影》,一接就接了九年(笑),他們是上苑文化,老闆是一個在台北工作的歐洲人,他們想把歐洲電影引進台灣,把台灣電影引進歐洲」影展無償地在許多大學播映,不僅特別有意義,也是吳騏第一個破萬的案子。「那個案子很大的改變是,他一直不滿意我的顏色,因為歐盟國旗是藍色,期間改了十六次顏色,很刁吧?刁到爆!但是他也指出我的問題所在,因為我太喜歡暖色系,我不敢用藍色」。

經過十六次的瘋狂修改後,最後的結果卻讓他出乎意料,「對我來說是一個大躍進,我開始會使用藍色,已知用火就是這種感覺,我就覺得太棒了!克服藍色之後,顏色就開始炸開,原來顏色可以這樣用,所以最刁的是他們,但最好的也是他們」,其餘蠻不講理、沒有sense的、不尊重創作跟專業的,吳騏表示不勝枚舉,就不值一提了(笑)。

想像的國度:《腦袋星球》

原預定於六月底盛大開展的2021華山親子表藝節,因應疫情取消了六場劇團演出,扼腕之餘,不妨轉換心情,將目光聚焦於本次繽紛的主視覺《腦袋星球》,拋開生活中的抑鬱煩悶,一同進入吳騏精心打造的奇想國度,「因為我很喜歡舞台劇,如果插畫可以轉換成一個舞台劇,也是插畫家的夢想之一所以我把它弄成一個像佈景的感覺,將劇團元素放進來之後,再做一些悄悄的轉換」。

在《腦袋星球》中,若睜大雙眼仔細一瞧,能發現吳騏偷偷埋了不少伏筆,「像入口處的鳥人就是我的作品《鳥人國度》,這是一個想像世界的路口,是我一直在創作的角色跟概念,剛好很符合這次的《腦袋星球》。當你走進一個小孩子的世界之後,會發現『欸其實世界不只是這樣子』」。即使歲數漸增,與現實纏鬥逐漸褪去的純真皮囊,藉著吳騏的奇想放大鏡,或許能尋回一些消逝的自己。

創作,其實是長期的低潮

人的一生能有多少個十五年?一路走來,吳騏表示磨難重重,「你要堅持自己東西的難度很高,插畫家的創作是屬於小眾,不是市場或人氣型的,有時候你要堅持的點是業者不需要堅持的,所以這是一個大難關,我們花很多心力的東西,在業界或市場並不需要」。

因此創作對吳騏來說,是種「長期的低潮」,當嘔心瀝血或費盡心思的作品問世,往往會產生曲高和寡的現象,「在這個市場它的效應並不大,能夠產生的共鳴不大,甚至它的價值可能一點也不大,所以你要一直告訴別人或堅信自己作品的價值,這種長期的感受是比較壓抑的」,完成一件作品當然會很開心,但開心是很短暫的,尤其吳騏認為身為創作者是創造出內心理想的畫面,需要不斷嘗試與突破,這過程還很長。

先為自己瘋狂,別人才會為你瘋狂

如果用三個詞彙形容自己,吳騏的答案是「自由」、「夢想」,第三個暫從缺,「我想要追求破壞,可是現在還沒有做到,因為自由跟夢想是我的主要角色『夢獸』跟『鳥人』,另外一個…實踐嗎?挑戰?突破?還是你幫我想?(笑),第三個先從缺」。而現階段畫畫對於吳騏而言,是一種人生志業,「如果有什麼能證明你存在,那就是創作,你要證明你存在,那就是繼續創作」。

如今文創產業與社群媒體越趨發達,插畫家似乎再也不是一個遙遠的夢,而吳騏對莘莘學子的建議是:如果你喜歡,那就堅持。「要畫出心中的畫面,不要太為了市場或環境去畫那種譁眾取寵的作品。如果要做,就全力去做,如果你不為自己瘋狂的話,別人怎麼會為你瘋狂?你一定要自己先狂熱,全心全意做完,再來找答案」,一秒化身熱血教師的吳騏,「Just do it」似乎是他堅信不移的人生準則。

與父親合開工作室,提振金門文創產業

身為道地的金門人,吳騏最常去的地方是「後浦十六藝文特區」,有感於當地藝文發展並不興盛,惋惜之餘,他決定以「身體力行」的方式回饋鄉里,「其實我在金門做的案子價格都不太合理(笑),但也是為了情懷而做,我希望可以做一些貢獻與改變吧」。而金門的風獅爺籃球場,是吳騏心中意義較深遠的作品,「因為我喜歡打球,最後也是靠很多人的力量完成這個案子,過程中認識很多新朋友相對讓更多人了解藝術創作我覺得創造的是一個共同回憶」。

讓地方能開始重視藝術創作,是吳騏回金門最大的願望,零零總總的十三、十四面作品將夢想書寫於牆。前陣子他成功投標後浦十六藝文特區的工作室,規劃做一個在地文創品牌,「希望我爸的陶藝可以跟我的插畫結合,一起共居在金門創造文創品或文創陶,再研發出更多可能,例如媒合在地商家做圖像授權,或提案一些藝術計畫,這空間變成是我在金門的另外一個小小基地」,滔滔不絕的金門藍圖,能真切感受吳騏那渴求改變的熱血志氣與故鄉情懷。

未來不設限:歡迎各大單位 

提及未來規劃,吳騏近期正忙於上海的兒童主題樂園設計,「目前正在進行中,也是我人生的夢想清單之一」。他也希望之後的合作能朝向聯名邁進,藉由創作之後,再去媒合不同的品牌,進而降低服務性質。當然,每次合作對吳騏來說都是全新的挑戰,也渴望能將插畫以不同的形態展現,「歡迎各大單位、品牌洽詢」他笑著說。

最後,他悄悄向我們透露,礙於疫情不知何時結束,許多時程無法掌握,台灣上海廈門金門的工作也交錯進行著,「但我很期待能有三個月的時間投入創作,也可能蹦出一個個展」,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恰好映照現下受疫情籠罩的社會景況,期盼疫情趨緩之餘,也相當期待吳騏日後會為我們捎來何種驚喜。

Q&A
Q:如果不走插畫這條路,會從事什麼?
A:沒辦法想像,可能老師吧,因為我很愛訓話(笑)。
 
Q:未來會想出繪本嗎?
A:說來慚愧,我作品量不夠(笑),想要先把自己的狀態跟心境調整好,有更多的故事跟感受畫出符合我自己的繪本,但現在還沒有,現在很空。 
 
Q:有特別想要形象化的創作嗎?
A:前幾名是扭蛋吧!Art Toy藝術玩具,再來就是數位媒體互動。
 
Q:工作時有什麼儀式感或小怪癖嗎?
A:好像沒有儀式感,嚴格的儀式感是「剪頭髮」,開工前一定要去剪一下,因為禮拜一要被催稿(笑)。
 
Q:推薦的金門小吃?
A:燒餅、阿國蛋餅、城隍廟旁邊的小籠包。
想看更多吳騏的作品,不妨前往他的FacebookInstagram

source:@57_art/
 

自由工作者三要素:才華、準時、好相處(擇二即可)

轉載自 :閱讀最前線|原文網址:(點選)

文/劉揚銘

自由工作者憑什麼生存?小說家尼爾蓋曼(Neil Richard Gaiman)說,才華洋溢、交件準時、人好相處,是三項重要能力,能夠三者兼具應該可以無敵,幸運的是,符合其中兩項也能很順利:「別人可以忍受你難相處,只要你的作品很好而且準時完成;別人可以原諒你拖延,只要作品很好而且他們喜歡你這個人;或者你的作品也不必非常好,只要你準時交稿,而且聽你說話如沐春風。」

所有偉大目標都無法獨力完成,與人合作是工作的必要,也是需要,在工作經驗中遇到的好人,大概都不脫離這三要素。

在雜誌社當編輯的時候,我非常喜歡一位總編輯,他負責的稿子從來不會準時交,被催稿時還會人間蒸發無法聯絡,可是每當收到他的稿子,就會再度確認這文章只有他能寫、只有他會這樣寫、也只有他寫得出來,沒人能取代。只要他在辦公室,大家都會聚集在他的位置找他聊天(也難怪他要人間蒸發才有辦法專心寫稿),開會時他的意見一定對你有幫助,還把你當朋友著想而不是把你當下屬⋯⋯這麼有才華又能交心的好主管,稿子遲交,誰都願意為他等待。

後來當了自由工作者,和另一位總編輯合作,江湖傳言他難相處,挑工作夥伴得看頻率合不合。一開始我誠惶誠恐、怕說錯話,後來慢慢發現,總編輯每次開會都有源源不絕的點子,彷彿腦海裡已經建立了多種解決方案供客戶挑選,是因為他習慣在事前準備大量參考資料,功課做足,在開會現場一旦出手就是快狠準,絕不拖泥帶水。和這樣的頂尖創意人合作,光是一起開會就學到好多,總編輯才華洋溢又絕不拖延,有 sense 的人都情願忍受他難相處的一面。

開始自由工作後,認識太多有才華的前輩和朋友,我清楚知道自己的才能不算什麼,說不挫折是騙人的,還好有尼爾蓋曼的三要素之說,讓我了解沒有才華也能自由生存,努力準時交稿、想辦法成為有才華的人喜歡合作的對象,是我的生存之道(其實這本書的原稿就遲交了,感謝願意接受我的編輯大人,準時交,也是需要努力的)。

「沒才華也能生存」不是說才華不重要,而是正因為知道才華有多可貴、多關鍵,自己又不具備,所以拚了命也要想辦法活下去,才摸索出一條路徑。

不怕丟臉的說給你聽。

沒才華也能生存:學認輸、當「膠水」、增強實戰經驗

我不是一開始就能爽快地承認自己沒才華,現在能夠坦然說出這句話,是因為工作中觀察到「強者都很乾脆認輸」的現象。

知名總編輯跟客戶開會,我聽到他說:「如果要做這個,你們應該去找某人,他做得比我好多了。」和新銳小說家與職業編劇吃飯聊天,聽他們討論:「寫這個我超爛的耶,可是如果是寫那個方向,我可以做得不錯。」第一次親耳聽見這些話時,覺得很震撼。

從小考試升學、長大出社會上班,我最怕輸、怕承認自己不如人,但變成自由工作者後,卻發現這些才華洋溢的怪物、業界公認的強者們,都大方承認自己某個領域做得不好。到底為什麼?

後來才理解,一定是他們確實了解自己的專長在哪,有明確方向,清楚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所以可以坦承缺點,把時間精力專注在增強優點,才變成在擅長領域裡頂尖的人物。他們都經歷一系列找尋自我的過程,所以在擅長的事情鍛鍊到無敵,在不擅長的地方輕鬆認輸。

所以我也開始認輸,把這個當成認清自己優點和缺點的第一步。

承認自己才華不如人之後,我開始想,可以努力和有才華的人合作。就像電影《搶救雷恩大兵》的那句名言:「我不是英雄,但我曾與英雄共同奮戰。」在工作上和有才華的人合作,絕對可以學到很多。

有才華的人要嘛脾氣古怪、要嘛任性自我,這也是為何他們能完成別人無法完成的表現(用一般人的方法哪能做出天才的作品),天才不一定能被許多人接受,那我至少能當接受他們、讓他們「相處起來如沐春風」的那個人吧?

如果你有看職業球賽,一個隊伍裡會有天賦無敵的球員,但把天才湊成一隊並不保證贏球,球隊裡也需要能夠組織串連、維持化學效應、化解爭執、以團隊為優先、用不引人注意的方式幫助球隊取勝的球員──有個籃球術語叫「glue guy」按照語意直譯是「膠水男」,就像黏膠一樣把球隊凝聚起來,只要登場就能讓一切良性運轉的隊員。

自由工作者三要素的「人好相處」不是當濫好人,而是成為glue guy般支持團隊運作的人,幫助合作夥伴和客戶解決問題。緊接在努力準時交稿之後,這是我的努力方向之二。

不是明星球員,但可以做好上場準備、隨時補位,當明星球員狀況不好或是意外退場,馬上替補支援。讓有才華的人喜歡和我合作,才有機會「替補進明星賽」,挑戰更高難度的任務和工作。和強者一起工作,只會變強不會變弱。

※ 本文摘自《離開公司,我過得還不錯》,原篇名為〈自由工作者三要素:才華、準時、好相處(擇二即可)〉,立即前往試讀►►►

【以「家」為題:臺灣繪本插畫線上展】


由文化部及 Taiwan in Houston 駐休士頓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臺灣書院主辦,邀請知名藝術家 鄒駿昇 Page Tsou 策展,總共集結 33 位臺灣創作者的臺灣繪本插畫線上展《Home Town Taiwan》已上線啦。原先預計在休士頓的兒童美術館實體展出,受疫情影響改為線上形式,但精彩程度不減。

?《Home Town Taiwan》線上展 :https://reurl.cc/MA3dkm
 
展覽主題訂為「HOME TOWN TAIWAN」,以「臺灣」為核心出發,探討「家」的定義與意義,共分為兩個部分:#Hometown_Taiwan 以臺灣生活為創作靈感的插畫作品,讓世界各地的人能體會到臺灣的迷人魅力與特殊風景,更希望讓國外遊子一解思鄉情緒;#Messages_from_Taiwan 則以「來自遠方的問候」為題,以明信片的概念創作,不僅是朋友間短信,更是臺灣創作者對全世界所發出的訊息。
 
生活在病毒襲捲全球的2020、2021,特別且辛苦,但也是在這困難時刻,讓人們更能體會家的重要。策展人鄒駿昇說到:「即使臺灣沒有巴黎的浪漫和紐約的五光十射,這仍然是我們生活的地方,我們甜蜜的家。家的樣貌在世界各地千變萬化,但家所帶來的溫暖卻是非常相似。本次展覽藉由不同藝術家的視角呈現臺灣的日常生活。希望參觀的民眾能藉此珍惜身邊所擁有的一切。」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在家欣賞,這些比夏日更熱情溫暖的插畫作品吧!


───


影像提供|Home Town Taiwan
引用作品資訊|Miii Illustration(謝名涵)〈去見你〉、 Cindy wume(吳欣芷)〈十餃子-村莊〉、二搞創意無限公司(良根)〈什麼不見了〉、林家棟 Jia Dong Lin illustration(林家棟)〈夾娃娃機店〉、 Croter Illustration & Design Studio(洪添賢)〈捷運上的白日夢〉、夏仙(夏萱)〈擁抱〉、湯士賢〈嘿!我們都在〉、阿玻太太(廖書荻)〈2020-2021的⼝罩〉、 Ballboss & Stories(Ballboss)〈開窗計畫-Lion的家之二〉

轉載自 : 文化部 臉書專頁

「若眾」─這麼可愛肯定是男孩子

“Wakashū”- Too Cute to Be a Girl

轉載自 :ARTouch | 原文網址 :(點選)

當19世紀歐洲颳起浮世繪熱潮時,歐洲人完全沒發現圖中的錦衣寬袍,面容皎潔、眉眼彎彎流波似水的可愛孩子,竟然很多都是男孩子。

 王欣翮2021.06.29

有個趣聞,當19世紀歐洲颳起浮世繪熱潮時,歐洲人完全沒發現圖中的錦衣寬袍,面容皎潔、眉眼彎彎流波似水的可愛孩子,竟然很多都是男孩子。這並非他們的錯,生理性別為男性、但性別氣質模稜兩可的「若眾」,是江戶日本的的獨特存在。

拜BL文化的勃發所賜,如今人們提到若眾,浮上腦海的無非是伺候武士的從者,日夜安排主子需要,亦包含性生活。然而Joshua Mostow明確地認為若眾有三個指涉:武士階級眾道關係中的從者、未成年的武家少年,以及伴隨著歌舞伎舞台出現的少年性工作者。在他的考據中,前兩個概念廣泛地運用在15世紀到17世紀初期,而後者則是17世紀時,因應德川幕府禁令發展出的角色。

眾道文化中的被動角色

先以眾道文化中的若眾說起。普遍認為平安時代,公家與寺家中即有許多男色(男性同性性行為)流轉;而室町及內戰時代在武家中大行其道,各種男色小道盛行,諸如織田信長與他的男侍童森蘭丸,無論戰場和私生活中都相互依靠,或者男性間的性行為是保持陽剛氣質的方式等等。來到江戶時代,武家的男色發展出「眾道」,年少男性應該藉由成年男子在行為與肉體的教導,學會如何在武家世界中生存。

雖說眾道以武家中的男色而著名,但是我們必須注意眾道關係中的指導與從屬這個特點。在眾道的關係中,有著「若眾」和「念者」這兩種角色,這兩種角色並非終身的定位,一名男孩在尚未經歷成年禮前,扮演著被動接受的「若眾」,在擔負主動角色的「念者」帶領下,邁向新世界。然而在男孩成年後,繼續和成年男子維持關係是不正當的,他的角色改為主動的「念者」,去尋找其他未成年、尚待教導的男孩。從目前所知的江戶時代資料中,我們鮮少能夠看到長期的同性伴侶。

尚未成年、但性成熟的武家少年

即便若眾常和男色文化畫上等號,若眾並非僅止於同性戀少年。前面提到,若眾是尚未經歷元服禮的武家少年,他們還不需要擔負社會責任,但是在性發育上逐漸成熟。少年開拓情慾的世界,其對象不單單針對男性,在許多浮世繪中,我們皆能清楚看見若眾同時也與不同年齡層的女性發生心靈或者肉體的關係。

從礒田湖龍齋這件作品來看,畫中右上角一名少年窄袖便衣,梳著若眾獨有的髮型─頂部頭髮剃光,前髮留長,後方的髮髻彎形成一個小勾。牆外一名女孩吹著尺八,乍看戀人尋常光景,然而尺八在浮世繪中,偶爾是以嘴服務的性暗示,對照男孩肩上凹凸有致的小鼓,與輕輕拍打小鼓的手指姿勢,畫面突然多了分綺艷。

礒田湖龍斎,1770-1775,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藏。(© Royal Ontario Museum)

另一方面,在鈴木春信的作品,我們也看到兩對情侶躺在同個大房間中,僅由半遮掩的拉門隔開。後方的男女躺在暖桌內,男人頂著成人的月代頭,而少女親密地玩弄男人的鬍鬚。前方的男女則不若後方自然,頂著若眾髻的少年,像是有點勉強、被動地由年紀稍長的女子攬著,他緊緊抓著手上的扇子不放,似乎有些生澀。Asato Ikeda認為暖簾後的「住吉」二字,正是指涉了舊吉原所在的日本橋住吉町。而這幅作品的主題除了父親帶兒子見世面外,更有可能是念者帶著若眾去體驗社會。

鈴木春信,1769-70,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藏。(© Royal Ontario Museum)

有趣的是,雖說若眾面對男性時必須扮演著被動的角色,但是當若眾成為女性的對象時,他們既可以是主動也能被動。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說,當若眾被置放在眾道領域時,多少帶著從屬的意味。

另一方面,從江戶時代編排的春畫冊中,也會發現描寫男女春色為主的畫冊中,偶爾也會穿插著幾張男男春畫,然而,我們幾乎沒有看到女同性戀的存在。

因應市場需要在平民世界發展

17世紀時,若眾逐漸發展到平民世界,透過歌舞伎與茶屋內的買賣,少年能夠為平民所擁有。

以歌舞伎來說,最早出現的女歌舞伎是由女子衣著特異在台上載歌載舞賣笑,若眾歌舞伎的出現並沒有晚多少,而同樣以舞蹈歌謠為主。若眾歌舞伎加入更多雜耍和敘事性戲劇的演出,但他們的共同點,就是演員皆會販賣肉身;所謂的動作聲音演技都是輔助,演員靠著臉蛋肢體決勝負,吸引顧客在表演結束後掏出錢包,邀約他們共享更進一步的樂趣。

女歌舞伎在1629年被禁止,若眾歌舞伎獨享市場了好一陣子,但也在1652年因敗壞風氣被幕府取締。然而兩者的執法程度不同,前者是完完全全禁止女性登上歌舞伎舞台,後者則是若眾剃掉前髮,以成熟男人的月代頭上場,幕府興許是盤算著,這樣剝除若眾雌雄同體的那面,姑且就能夠解決問題吧。

菱川師宣,1675,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藏。(© Inter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Japanese Studies)

然而據我們所知,後來發展出成年男子的野郎歌舞伎中,也仍舊存在著只要花錢就能擁有演員台下光陰的情況。菱川師宣1675年的作品中,雖然略顯誇張,但還是畫出了劇場中較為情色的那面。不過,雖然是純男性的舞台,但還是有女性角色的需要,這時,就由男性幻化的「女形」登場。女形的角色在若眾歌舞伎時期便逐漸開始發展,並在野郎歌舞伎時發展出形式化的演出,他們在頭上遮蓋著紫色毛巾模擬翩翩秀髮,直到後來禁令稍微放寬後,也被允許戴上假髮。

鈴木春信,18世紀,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Tokyo National Museum)

鈴木春信筆下的女形性別非常模糊,當他將著名女形演員瀨川菊之丞(路考)置於江戶市民偶像的兩位看板娘阿仙和阿藤中間時,我們甚至難分雌雄。

回到若眾身上,人們對對若眾的狂熱並沒有因為若眾歌舞伎被禁止而改變,錢包不夠厚實、無法包下女形的人,可以改去茶屋中與若眾尋歡作樂,這些賣身的若眾又名「陰間(かげま)」。

從石川豊信的《若眾三幅對》中,展示了三位衣著華麗的若眾,他們的和服上有著當時最流行的棋盤狀(市松模様)和漩渦狀(亀蔵小紋)圖案。江戶時代不是大家都能穿上如此美麗的衣服,唯有富人和有所需求的人─性工作者。根據太田紀念美術館的學藝員渡邊晃指出,左邊的男子用兩手抓著編織的笠帽,據信是陰間為了防止外出時髮髻坍塌的方式。

石川豊信,《若眾三幅對》,1750s,波士頓美術館藏。(© 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另一方面,即便如今我們稱呼的美人畫指向美麗的女性,但在江戶時代的用語中,是包含女性和男性的肖像,尤其是若眾和女形。而以上我們所看見得數幅美人畫,也很有可能帶著功能性─手淫輔助用具。根據Timon Screech的研究,即使歌舞伎演員或是茶屋性工作者能以金錢換取,但也僅限於富裕人家,市井小民能負擔起的,只有價格相對實惠的版畫。平民們欣賞、把玩、崇拜(這個詞在某些春色無邊的江戶書籍中,有那麼一絲絲夜晚獨處的況味在)愛慕之人的樣貌,這也是美人畫在江戶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一。

女性對若眾的仿擬

江戶時期的性別邊界曖昧不清,生理女性視生理男性扮演的女形為偶像,模仿他更為女子氣的樣貌,而另一群生理女性,則是盡情地模仿若眾與武家成人的樣貌。

在藤本箕山的《色道大鏡》中,就記載了17世紀時在大阪遊郭內有位花名千之助的游女(沒拿牌的性工作者),就將頭髮削短,剃了月代頭,束起髮髻,連服裝都改得和男裝近似。她帶起了關西一帶若眾女郎的風潮,無論堺市、奈良、伏見,游女紛紛改以男子裝束。而在井原西鶴的《好色一代女》中,也有提到變裝成男孩的女孩子,穿著華麗的武家和服,手持鍍金短劍,身上帶著藥箱和錢袋。頭髮中間剃掉,瀏海高高聳起像是小伙子一樣,頭髮在後頭彎起來突出,就像是個帥氣的男孩。

此外,江戶的性工作者也有女扮男裝的傾向。有別於妖嬈多姿的吉原,深川一帶的辰巳芸者以男子氣概著名,除了花名皆是男子名外,有些女子也剃髮,但最讓她們著名的,還是個個身披男性所穿的羽織,因此也有人稱呼他們為羽織芸者。到了文化文政(1804-1830)年間,甚至連市井中的女孩子們都流行起這種打扮。

歌川國貞(三代豐國)《辰巳十二時ノ内 亥ノ刻》,1830s,波士頓美術館藏。(© 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隨著浮世繪的研究拓展,博物館也積極地尋找不同的切入點,而關於若眾的展覽,當數多倫多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館於2016年的「第三性別:日本版畫中的美少年」(A Third Gender: Beautiful Youths in Japanese Prints)最為人所知,隔年太田美術館也隨即策畫「江戶的扮女裝與扮男裝(江戸の女装と男装)」一展。

然而,「第三性別:日本版畫中的美少年」展出時引起了軒然大波。策展人的Asato Ikeda在圖錄序文中,洋洋灑灑花上大量篇幅,針對若眾文化是否有戀童癖的嫌疑進行解釋。由於當地嚴格的法律,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在展覽策劃過程中,不得不改變原先的規劃,而一些圖面敏感的作品,僅能放在圖錄中。

「江戶時代的若眾和男色關係,意外挑戰了當代北美人士的道德與信仰。」Asato Ikeda說。

在她認為,把江戶時代的性觀念放在當今社會去脈絡做評斷並不妥當,江戶時代人們的壽命和現在截然不同,此外,她也提醒刻意地將青少年與孩童被幼化、去性化,同時也是忽視他們的能動性。該如何拿捏對江戶若眾文化的研究,或許也是相關領域的學者近年持續會遇到的問題。


參考資料

Screech, T. (1999). Sex and the Floating World: Erotic Images in Japan, 1700-1820,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Mostow, J & Ikeda, A (2016). A Third Gender: Beautiful Youths in Japanese Edo-Period Prints and Paintings (1600-1868), Royal Oriental Museum.

英國插畫家Tom Parker繪製《台北地圖》!刻畫迷宮般的城市風景

19 Jan 2021 Mei Chiu

轉載自 :LaVie | 原文網址 :(點選)

2021年1月19日採訪插畫家Tom Parker第一幅《我的台灣味》

早在2016年Tom Parker就推出《我的台灣味》系列作品,「這是我第一次拜訪台灣後的作品,當時拜訪了台北和九份,想用墨水筆和水彩筆,畫出某些建築很夢幻的樣貌。」所以他擷取台北和九份,幾個具有指標性的建築物:如圓山大飯店、摩天輪、九份石階等,把它們全部放在山坡上,原本預期會有白天和黑夜兩個版本,現在看到的版本「白天」,明亮又色彩豐富的版本,「當時我沒有刻意選擇強烈的色彩,但透過紅色、黃色、綠色,畫出白天明亮的感覺,再用藍色畫出陰影。」


 ▲ Tom Parker 2016年《我的台灣味》完整作品

當時構想的「夜晚」,畫裡的窗戶、街燈和燈籠都會發光,但其實他一直都沒有完成夜晚版本,「我覺得它可以做成黑白著色海報,讓大家自己畫上自己心裡台灣夜晚的樣子;但也有可能是這一幅白天版的夜晚版。」他一直想完成,卻一直沒時間做,或許等真正完工時,會是第三種不一樣的樣貌。

當我們問他,最喜歡這幅作品的哪個部分時?他說,自己近幾年開始用數位繪圖板工作,再回頭看2016年,非常純粹的手繪稿舊作,連自己都覺得好特別「我最喜歡這個作品100%的手工繪製,我現在還可以馬上回想起,當初拿著鉛筆、鋼筆和水彩筆坐著畫圖的心情。」

▲ 用鉛筆打草稿,再慢慢用水彩和色鉛筆著色,與電腦繪圖精細的《台北地圖》味道不太相同

▲ 這是Tom Parker印象中台北和九份的建築縮影

2020年12月28日專訪插畫家Tom Parker《台北地圖》作品

2020年的12月初,社群上突然開始瘋傳一幅名為《台北地圖》的插畫,將擁擠的城市大小景物,一口氣塞進長方形的畫面裡,雖是地圖,卻也正是台北的縮影:面積不大,但隨處散落著多元豐富的故事,頓時之間,熟悉的城市也瞬間成了不熟悉的迷宮,讓人重新看待這個早就習以為常的土地。這幅精細畫作的作者是Tom Parker,本次LaVie透過E-mail的方式專訪這位來自英國的台灣女婿,邀請他分享創作的過程。

毅然放棄廚師工作,追逐插畫夢想

想要了解一位創作者,總不免俗得要回頭看他的創作起點。Tom Parker說他其實很早就察覺自己對於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我小時候就覺得畫畫很有趣,我非常享受藉此觀察自然的過程。」

因此在求學階段,他的藝術相關學科也一直表現優異。只是他未曾想過自己可以藉由插畫維生,所以出社會後,他從事平面設計一段時間,確信自己喜歡的是純創作,而非商業創作,因此暫時擱置了自己的興趣,投入餐飲業,擔任多年廚師的工作。

直到2014年,對於創作懷抱龐大熱情的他,終究是承受不住命運的呼喚,他決心成為自由插畫家,專心做自己真正喜愛的事。

出道一年即推出台灣插畫拼圖

成為插畫家後不久,Tom Parker就來到台灣旅行,2015年起,這一片蘊含豐沛能量的土地,就成為了他筆下的作品。台灣人眼中紊亂紛雜的街景,對於當時初來乍到的外國畫家,卻是新鮮的美學體驗。

「我很喜歡台灣的美學,結合了現代與亞洲的風格,還有本土藝術與文化。在這麼小的地方,卻能有這麼多事情同時發生,雖然可能會有人覺得這種景致看起來很亂,但對我來說,卻很迷人,所以即便是普通的大街小巷,我也畫了一些,我很樂意透過畫筆記錄更多,只要有更多時間。」

有才華的人,只要肯努力,終究不會被埋沒。很快地,台灣拼圖品牌Pintoo看上他的創作風格,便邀請他一同打造與台灣風景相關的插畫拼圖。其中一組就是一推出就相當受歡迎的《Taipenquins》,藉由插畫,讓可愛的企鵝騎著機車帶你遊覽台北精彩夜生活。

Tom Parker說自己很早就想畫台灣遠近馳名的夜市,但因為畫家個人的堅持,他並不想只是畫人山人海的夜市景象,後來與Pintoo討論後,他們想到,把過去Tom Parker創造的角色「企鵝」放進畫中,創造出可愛但又帶點衝突感的視覺氛圍。

驚人畫作細節,竟是因為「捨不得結束」

會被拼圖品牌相中,除了畫作風格相當獨特外,複雜與驚人的細節,也是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我們問他為什麼大部份的創作都有這麼多細節,創作者的想法,果真和常人不同。他說,是因為不喜歡完成作品,所以能畫越久越好。

「只要我畫更多細節,就要花更多時間完成,而且當我一直畫下去,我就會發現更多可以再加強的地方,簡直一舉數得。」他說,除此之外,也是因為他認為要花更多時間欣賞一幅畫,花時間探索畫作的細節,從中得到的驚喜,是沒人能奪走的快樂。

這也是為什麼他在創作初期,畫了很多迷宮,以及總是不厭其煩地在小房子上畫下小窗戶的原因。

別懷疑!台北就是這麼「綠」!

回到本次大眾關注的焦點《台北地圖》。Tom Parker的創作初期,經常為旅遊書,以及朋友的請託繪製地圖。有次朋友委託他為一位剛離開北京的記者朋友繪製細緻的北京地圖,他欣然接下工作後,便也開始想為台灣留下相仿的作品。

雖然很困難,也不是100%精準,前前後後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才接近完成,不過整個過程仍為他留下深刻的記憶,也將他的創作生涯帶往新的巔峰。

Tom Parker說,為了繪製《台北地圖》,只要一有空他就會在台北的大街小巷穿梭,甚至很有自信地表示,自己現在應該比從小在台北長大的妻子還要清楚城市的細節。然而徒步紀錄仍有視覺死角,因此他會透過Google街景圖還有網路上的無人機照片,觀察建築物的屋頂,以及城市的俯瞰圖。

「我想我在網路上看地圖和照片的時間大概是實際作圖的兩倍吧。」他分享道,由於他時不時會在臉書上分享創作過程,有人在看了他創作的《台北地圖》半成品時對他說:「這張地圖也太綠了吧!你確定台北長這樣嗎?」

但根據這位深入城市考察的畫家表示,別懷疑,台北真的這麼「綠」。

「台北的公園很多、幾乎每條街道、每棟建築物和公寓都有植物,還有城市週邊的山,裡面隱藏著很多寺廟。」儘管他是這片風景的見證人,但當他意識到一個城市竟能如此綠意盎然的時候,也是為之震撼。

在採訪的當下,《台北地圖》的完成進度已接近90%。我們問他未來是否會想要繪製台灣其他的城市,他說只要能繼續畫,他絕對樂意繼續以台灣為題進行創作。

Tom Parker Illustration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TomParkerIllustration

Inst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om_parker_illustration

Behance:https://www.behance.net/papagaeio

採訪撰稿/Mei Chiu、elif chan

圖片來源/Tom Parker Illustration

?「畫我‧短漫畫比賽」最後收件 ?

?「畫我‧短漫畫比賽」最後收件 ? 5月31日截止 ?


從現在開始畫也完全沒問題!現在就拿出畫筆,告訴全世界關於「我」的故事吧!!
   
大家趕緊把握時間,創作出最棒的作品喔~
   
◼︎ 比賽辦法 https://wenk.in/20KJNK
◼︎ 簡章與報名表 https://wenk.in/20WZT7
◼︎ 常見問題 https://wenk.in/20q7Te
   
?? 有任何其他關於「畫我‧短漫畫比賽」的問題,或是需要協助的話,都歡迎大家留言,或私訊粉專喔!

轉載自: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小隊臉書

台灣繪本插畫展「HOME TOWN TAIWAN」線上開展!集結33位台灣插畫家繪下「家」的日常

01 Mar 2021 Adela Cheng

轉載自 : LaVie|原文網址:(點選)

由文化部及駐休士頓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臺灣書院主辦、藝術家鄒駿昇策展的台灣繪本插畫線上展「HOME TOWN TAIWAN」,於2021年1月26日至2021年11月25日展出,裡頭集結洪添賢、良根、幾米等33位台灣插畫家;展覽以「台灣」為核心出發,探討「家」的定義與意義,並分為兩個展間:「Hometown Taiwan」、「Messages from Taiwan」,不僅讓全世界的人窺見台灣的日常,亦從插畫中獲得療癒的力量。

台灣繪本插畫線上展「HOME TOWN TAIWAN」即日起~2021年11月25日展出

2020年對許多人而言是特別又或許難熬的一年,疫情之下,讓「家」也變得遙遠,但那些無法抵達的,在「HOME TOWN TAIWAN」展覽中,全都連結了起來;由藝術家鄒駿昇策展的台灣繪本插畫展,原訂今年中在美國休士頓舉辦,而為讓更多人看見台灣的美好,休士頓台灣書院特別將實體展覽改為線上觀看形式進行。

集結33位台灣插畫家  打造以台灣為核心、探討家的定義之插畫展

策展人鄒駿昇提到,不論是物理或心理層面,家皆具有許多不同意義,不僅是避風港,亦是一種歸屬感。而本次的「HOME TOWN TAIWAN」展覽透過不同藝術家的視角呈現台灣的日常生活,藉此亦讓觀者珍惜身邊擁有的一切。因此,此次的展覽不僅集結台灣33位插畫家,更以「台灣」為核心出發,探討「家」的定義與意義。

線上看台灣繪本插畫展「HOME TOWN TAIWAN」!

展間1:「Hometown Taiwan」

以Hometown Taiwan為主題的展間,除讓世界各地的人透過線上展覽,即能看見台灣的獨特魅力及風景,更讓那些因疫情無法回鄉的人們,一解思念台灣家鄉之情。從10位台灣插畫家、共59幅的插畫作品中,能窺見台灣不同的樣貌與風景,像是日常的街頭小吃、傳統市場、三合院等,抑或是迷人的海邊、山林景色……,在他們的畫筆下,讓人離熟悉的台灣又更近了一點。

展間2:「Messages from Taiwan」

以「來自遠方的問候」為主題的展間,則有29位台灣插畫家以明信片為概念的創作,這些插畫不單像是朋友間的加油訊息,更蘊含著他們欲對全世界傳遞的祝福訊息,而在欣賞完畫作的同時,也從中獲得了希望的力量。

「Home Town Taiwan」台灣繪本插畫線上展

展期 : 即日起至2021年11月25日

官網:https://hometowntaiwan.culture.tw/

臉書:www.facebook.com/HomeTownTaiwan

主辦單位 : 文化部、駐休士頓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臺灣書院

協辦單位:亞洲協會德州中心

策展人 : 鄒駿昇

參展藝術家 : 阿力金吉兒、Ballboss、湯士賢、達姆、奇亞子、手路、陳姝里、吳欣芷、洪添賢、徐至宏、夏仙、薛慧瑩、林家棟、良根、幾米、李若昕、吳睿哲、唐壽南、林廉恩、蔣孟芸、米力、謝名涵、鄒駿昇、鄭培哲、陳沛珛、徐世賢、廖書荻、太陽臉、鄧彧、郭果子、王春子、陳又凌、許匡匡

執行單位 : 吉日創意有限公司

主視覺設計 : 宋政傑

動態影像設計 : 鄭凱文

文字翻譯 : 吳家姍

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圖片提供|Home Town Taiwan

新一季 2021「藝術家的生存之道」TAPS 藝術實踐學校 系列講座 – 台北

■新一季 2021「藝術家的生存之道」TAPS 藝術實踐學校 系列講座 – 台北


■ 主辦單位:自由人藝術公寓 Freedom Men Art Apartments
■ 講座地點:好丘Good Cho’s
■ 講座時間:5/15-8/14,每週六晚上19:00-21:00。

■ 講者名單:#黃沛涵 x #李承道 x #張碩尹 x #席時斌 x #曾建穎 x #莊志維#張育嘉 x #張哲榕 x #塗鴉阿諾ANO x #王亮尹 x #登曼波 x #汪正翔 x #羅智信 x #李霽

■ 講座主持:#顔寧志 x #尤米澤

這一季更邀請 歌曲匠人「尤米澤」搭配 擔任每週六晚上的音樂特調師,無論傷心或開心的故事,歡迎來好丘,搭配講者的故事調出專屬的音樂特調,現場演唱。 傷心煩心的事,留在遠方,用音樂和美食和酒撫慰你,成為你生命中最佳的安慰劑。這兒不只有好酒、美食還有好故事、好內容,歡迎隨時上門。

■ 講座購票詳細資訊 https://www.accupass.com/go/taps2021

轉載自 : 藝術實踐學校 TAPS臉書

「藝術敲響心門,讓我成為幸運的一份子。」 ── 專訪插畫家 An Chen

轉載自 :FLiPER |原文網址:(點選)

Editor’s Note#

拾起創作魂 感嘆命運的瞬息萬變,插畫家 An Chen 珍重得來不易的藝術天賦,也深刻記得每一次與圖像之間的怦然心動!

該學以致用,或是做自己熱愛的事?這題從未有正確解答。有些人認為快樂是最重要的,有的人則渴望自我價值的實踐,在追尋理想的過程中,享受一切酸甜苦辣。當然也有一部份幸運的人,他們既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也能將此作為溫飽肚子的技能。

因此,為了在抉擇路口不前的各位,一個正視內心渴望的機會,巨匠電腦今年特別規劃【《Turn my hobby into a job》・巨匠設計系列工作坊】,並邀請到幾何圖像插畫家 An Chen 擔任其一講師;盼她能分享自身追求創作的不懈努力,以及帶領各位進入她圖畫裡的夢幻國境,感受她用色彩所釀造出,那全然無憂無慮的世界。

原先視平面設計為「本命」的 An Chen ,從未想過有朝一日變成一位插畫家。而誰都料不到命運的瞬息萬變,An Chen 有著強大的創作天賦,經過幾次與幾何圖像相遇的後,她決定將對於插畫的怦然心動,化為實際的行動、成為現在的模樣。「小時候父母還要我當會計師,要是當時我沒有誠實以對內心的想法,沒有思考所作所為是否具有意義,那現在也不會有 An Chen Illustration 的存在了。」她笑著說。

「我的創作理念就像果汁機,把所有喜歡的東西都丟進去攪和,再倒入各式形狀不一的容器裡,變成獨一。」

有著平面設計的硬底子,An Chen 的圖像作品也很有一套邏輯。她保持初心並且勤奮的產出,與此同時關注自己繪畫的題材是否能引起自己與他人的情感共鳴,喜歡則繼續,倘若不被認同那就換個方法、整裝來過。

「經不起考驗的興趣,不過就是一時興起。」

我們時常在現實與理想之間選邊站,不僅是工作、人生也是,一方面想要超前部署、一方面又礙於能力有限。An Chen 也曾經歷作品不被接受、飽受批評的逆境。所幸,她有足夠的意志,誠實檢視自己的初心為何,堅持自己想做的,才能一直努力至今。

「身為創作者,你覺得什麼事是對你來說最重要?」我這樣問她。「我認為是自我價值的確立和肯定。」An Chen 覺得每個人只要專注在喜歡的事物上,整個人就會自帶光芒,「朋友都說我在分享創作或是策展的時候,氣息特別堅定眼神也充滿自信。無論如何,一生一定要為自己實現願望!」說完這句話的 An Chen,雙眼也有光。

「做喜歡的事,匠就對了!」幾經歲月的遷移與時光的治癒,她的創作之路走來有過辛酸,卻也同時採集到許多甜美的果實。An Chen 明白,唯有內心得到滿足,才能產生心流繪畫出自己喜歡的作品。

此刻的你,是否也找到理想的去路?還是深陷迷惘中?倘若如此,那就空下週末假期,前往參加 An Chen 親自授課的插畫工作坊,隨著她體會幾何圖像的獨特,重新釐清想追夢的內心吧。

INFO:《Turn my hobby into a job》・巨匠設計系列工作坊・第二場
授課老師:An Chen日期:5/15(六)*** 因疫情延期
時間:10:00 – 16:00
地點:巨匠電腦東區認證中心(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 169 號 4F 之 1)
人數:40 人
報名方式:填寫表單
主辦單位:巨匠電腦 × FLiPER
更多 An Chen Illustration:FacebookInstagramWebsite

【2021 WHAAAAAT’S】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

[久違的展訊]

新書準備了一年半,終於在打樣的最後階段,新作原畫會在週末喜來登舉辦的藝術博覽會展出販售,歡迎大家來參加:)

【2021 WHAAAAAT’S】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

▎亞米藝術 房號 【839】

▎地點:台北喜來登大飯店8 樓

▎展出藝術家
#川貝母 / Yun Chia PAN
#鄭楚玄 / Chuh Suan CHENG
#黃至正 / Chih Cheng HUANG
#安索菲吉倫 / Anne-Sophie Gilloen

▎VIP 展期
2021.05.07 (五) 12:00-16:00

▎大眾展期
2021.05.07 (五) 16:00-21:00
2021.05.08 (六) 12:00-21:00
2021.05.09 (日) 12:00-18:00

轉載自 :川貝母臉書

沒有規則的線條忠於自我的風格 插畫家Miyabi X Trippen的城市異想創作

轉載自 : 秋刀魚 | 撰文-陳頤華、攝影-鄭弘敬、插畫創作-Miyabi

「任何事物在我身上,都能成為『我的風格』。」用線條勾勒對城市的想像,以色塊渲染出不羈的無限可能,帶有強烈創造力的新銳插畫家Miyabi,橫跨臺日藝文界,從音樂派對畫面、大型展演視覺,到跨界聯名T插畫,Miyabi都能輕鬆揮灑創意,更一舉入圍日本MUSIC ILLUSTRATION AWARDS 2020。無法定義的風格,從Miyabi身上延伸至創作,讓人一看就忘不了的個性畫風,形成了自己的「符號」,更形塑他的生活型態。

創作是最舒服的姿態

每幅作品看似隨性卻彷彿各自有著自己的故事。或許是受到母親是美術老師的影響,從小在畫筆與顏料中成長,循規蹈矩走向美術班,在制式的點線面教育中,「壓力」讓Miyabi與畫圖間的距離,只能由「成績」來衡量,迫使他跳出美術領域。大學改念戲劇,怎知走著走著,又回到了畫畫的本業,「果然還是喜歡畫畫啊。」曾經在許多地方打工,遊走過對創作的抗拒,Miyabi繞了個圈,還是拿起畫筆,找到最舒服的姿態,「線條是我流暢的表達方式,而平面是創造屬於我空間的地方。」

為了探究「隨性個性」在Miyabi的創作與身上,如何展現最剛好的平衡,本次秋刀魚以「城市中的線條」為提案,用一幅創作與兩套風格穿搭,搭配 Trippen 2021 春夏新系列,混搭出臺、日、德多種氣息,形塑獨一無二的自我風格。

勾勒日常線條Miyabi全新創作X Trippen

「以整個城市做為構圖,比建築物還大的角色們,就像是我解構日常看待生活的樣子。」帶著略為慵懶的肢體,Miyabi揮灑起油漆,勾勒出他對「城市」的想像,以自己為參考,將主角投射為不同形體的女生,可以中性也可以帶點感性。選用春天感的粉色妝點色塊,Miyabi說,每個時期的畫風都不太相同,與生活、城市氛圍的靈感都有很大的影響,「就像25歲以前總是喜歡用繽紛色彩堆疊,大花裙配鮮豔的西裝外套,彷彿希望在人群中一眼看見,但現在的我就會在單純的基本搭配中,找個亮點展現品味。」

OneTone工裝搭配涼鞋款式Back創造穿搭層次

俐落白T加上工裝連身褲,搭配充滿個性的Trippen涼鞋款式Back,「讓鞋子成為穿搭的小巧思,低調卻能看出個人特色。」Miyabi翻過鞋底,加厚的層次造型讓他想起Trippen的經典木屐款式,好走又好上腳,「皮革的柔軟度也是重點之一。」黑褲與皮製鞋款撞出異材質,整體色系統一卻能創造層次,就像Miyabi拉出的城市線條,簡單卻讓人印象深刻。

用特色細節創造自我流蘇款式涼鞋Vibe

換下創作時的工作服,Miyabi穿上一襲膚色連身洋裝,與身上刺青呼應的圖騰,與Trippen流蘇款式涼鞋Vibe相互呼應,小小心機的女孩性感油然而生。「流蘇款前端的斜角開口很修飾腳型,配上當時心情的指甲油,讓腳指頭瞬間有了自己的舞臺。」Miyabi笑說,自己看起來笨笨的腳趾,在Vibe鞋款上,變得像是個「城市女伶」,「單穿就很好看,後端拖鞋的設計,讓人能撐起氣場,也能舒適穿脫。」看似簡單的涼鞋,在Miyabi腳上,有了多種詮釋,有戲、也有畫面,更有線條跳躍的模樣。

曾在日本攻讀設計學校的Miyabi,受到日本最大的影響,來自「對生活好好感受」的啟發。因為居住異地城市,自己的時間變多了,能放慢速度散步,看看住家附近的小風景,也能細細感受日本街頭行人們的樣貌。「日本是會打理自己的國家,讓自己乾淨、整齊,就是最基本的『穿搭』。」將「打扮」作為一種禮貌,漸漸地再往上堆疊出層次,日本穿衣的俐落是亞洲數一數二的極致,「相較之下臺灣就顯得大剌剌,想怎麼穿就怎麼穿。」雖然深受日本文化影響,但住過多年東京的Miyabi,卻回頭愛上了「臺灣style」的穿搭,「有趣的是,臺灣人不穿沒事,一穿起來反而比日本還要勇敢、更加瘋狂。」所謂臺式,就是沒有框架,可以是性感辣妹卻背上蠟筆小新中小白角色的包包,「臺灣人的瘋狂並不是『我得要穿像什麼風格』,而是在身上創造出一些『意想不到』。」

平凡中加入巧思讓細節自己發亮

「不是刻意迎合鞋子,而是讓鞋子成為穿著的一部分。」翻找衣櫃中既有的服裝,小小嘗試搭一條腰帶,視覺上就能讓身形比例與搭配相互呼應。有時不規則,有時又在平凡中加入巧思,例如綁帶或加厚的鞋底,「Trippen外型是吸引我的第一步,但卻能穿出實用性。」所謂的巧思,是巧妙凸顯腳踝的線條,或大膽搭配絲質襪子,讓衝撞感的材質成為身上最大亮點。

交融材質、跨越形式可以性感可以個性的中性模樣

不只是插畫家,同時也是DJ,偶而替平面當當模特,對於Miyabi來說,身份的轉換絲毫沒有界限,「我只是做我喜歡的事。」平時聽雷鬼、嘻哈、electronic,用音樂開啟畫面想像,找尋靈感線條,不受限的創作來源,「就像是我最近最想挑戰的新媒材,是專門織地毯的簇絨槍,能將毛線織成宛如地毯般的大型畫作。」「跨界」交融在不同風格、不同材質,與不同形式上的各種可能,「如同我從日本男女界線鮮明的打扮中反思,臺灣趨向中性的自我價值,不限男性也不限女性,這樣的交融,更是能展現自我風格最好的狀態。」就像Trippen總能讓不平凡妝點日常,讓日常解構生活,果然任何事物在Miyabi身上,都能自成風格。

Miyabi Shuu 

2016年開始以插畫家身份在台灣及日本活動。作品大多是自己的妄想與回憶的重疊和延伸。除了可以在各音樂場景看見其蹤影,近幾年也和誠品、秋刀魚雜誌、CINRA等各線上媒體和品牌等合作,去年入圍了日本 MUSIC ILLUSTRATION AWARDS 2020。

Trippen

設計師Michael Oehler和Angela Spieth於1992年創立trippen,設計理念主要受到德國「包浩斯」學派的影響,並以環保共生、手工精製等做為品牌核心,推出猶如當代藝術的前衛設計系列作品。

『孩子』黃海蒂創作展

親愛的大家,搭配這次的畫冊募資,我會在高雄的小樹繪本咖啡館展出孩子系列的作品,前些日子,小樹的瓊文來我工作室拜訪,我們聊著聊著,便決定要在小樹四月的孩子月,讓『孩子』,首次和大家見面。

展覽時間:2021/04/10-05/12
展覽地點:高雄。小樹的家繪本咖啡(高雄市苓雅區林南街16號)
創作分享會:04/10 。14:00-15:00

——
跟大家小聊天一下:
這兩天很多人都看見了關於畫冊募資的宣傳,這絕對是宇宙的安排,因為這篇文章我是排程了明天才要發佈,但臉書系統就這樣自己幫我發出去了,當下我真是嚇到快要心臟停止,瞬間湧入了好多留言,但我完全還沒有心理準備,因為是系統自動回文,我沒有一一回覆大家,我想在這邊跟大家說謝謝,謝謝你們期待著『孩子』。

最近因為都在忙著準備募資的事情,新的圖畫一半就擺著了,不過,我想就慢慢來吧!很期待畫冊完成的那一天,與大家見面。
在畫冊還沒完成之前,先來小樹看看原畫,讓滿滿的快樂包圍著你。

最近宣傳文會很多,大家滑臉書動態可能會一直被我騷擾,覺得不好意思,我真的很想讓這系列的作品,觸動到很多很多人,愛你們。

轉載自 : 海蒂朵兒 Heidi Doll臉書

展覽:#幾米──#畫室裡的呢喃

大眾對幾米作品的印象,通常是畫面色彩飽滿而繽紛,呈現出溫暖的感覺。此次展覽帶來有別於大家所熟悉的幾米,以許多色彩較為冷調及灰階的作品,吐露出人們內心深處的不安的與困頓。

■展覽:#幾米──#畫室裡的呢喃
■展期:2021.03.05(Fri.)ー03.31(Wed.)
■地點:誠品畫廊丨110055台北市信義區菸廠路88號B1
■開放時間:週二ー週六 11:00-19:00(日、一休館)

「快樂才剛開始,悲傷卻早已潛伏而來。好像我的作品都是走這個基調,就是你不要太快樂,實際上快樂的背後就有讓你落淚的地方⋯⋯」──幾米

大眾對幾米作品的印象,通常是畫面色彩飽滿而繽紛,呈現出溫暖的感覺。此次展覽帶來有別於大家所熟悉的幾米,以許多色彩較為冷調及灰階的作品,吐露出人們內心深處的不安的與困頓。

歡迎大家安靜地走進作品裡,傾身聆聽它們的呢喃,或許能從中感受到一點點的寂寞、來不及的缺憾,或是僅留在記憶中的美好,在作品中尋找治癒人心的力量。

褪去雙眸的真實重量:台灣插畫藝術家熊元培縈繞線條下的孤冷風韻

找不著「眼睛」,卻能透過熊元培恣意縈繞的黑灰線條下,「望見」每個獨立個體的特有風韻。

眼睛是靈魂之窗,人的才智和意志可由看出來。」人類學家博厄斯如此說著。說也奇妙,看似渺小的雙眸中,乘載著言語道不清的萬千思緒,即使是擅於偽裝的人,眼神也總是最容易露餡之處。若卸下了雙眼的真實重量,人還會有靈魂嗎?在插畫藝術家熊元培的人像作品中,找不著「眼睛」,卻能透過他恣意縈繞的黑灰線條下,「望見」每個獨立個體的特有風韻。

#或扭曲或纏繞的日常描摹

畢業於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產品與社會觸媒設計的熊元培,從事設計工作之餘,他利用零碎時間創作,主要以速寫紀錄著日常所接觸的人事物。近期也參與了不少似顏繪活動,短短十分鐘,扭曲纏繞的奔放筆觸,搭配少許顏色點綴,留白的眼框總讓人產生無限臆想。

#dpiQA時間

本次dpi也邀請到熊元培,為我們一解畫中意趣。

Q:從你的人像作品中,能看見不少恣意奔放的線條,看似無雙眸的空泛眼神,卻能精準掌握畫中人物的特有風韻,試問主要以「線條」詮釋作品的原因為何?是否與你設計相關的背景有所影響呢?

A:其實蠻多人都很好奇為何我不畫眼睛,但其實並沒有一個很明確的決定,而是一個時間久了之後的習慣。我想,應該是我一直都覺得眼神太多重量,會讓一張畫看起來太真實,而真實並不是我在意的,我想畫的是氛圍、風韻,所以我就一直避開它。也是因為我把眼睛所特有的劇情張力的忽視,讓我更專注在沒有眼神的線條裡。可能是更希望讓注意力可以遊走在整張畫裡,讓人物的特色以一種更冷的整體形式呈現。

Q:你會如何描述自己的風格?過程中是如何發展而成的?有什麼轉捩點?

A:我大部分的畫都在平時的筆記本裡,裡頭絕大多數都是朋友,就是大家聚會的時候,邊聊天邊畫的。另外一部分是在旅行的過程中、坐公車的時候、等飛機的時候或路上遇到的新朋友。也因為這樣,我通常都是速寫,幾分鐘就要畫完,大家也動來動去,或是坐我對面的路人五分鐘就離開了。長期以來,就學會快速勾勒出形象的繪畫風格。

Q:你的一天通常是怎麼過的?創作過程中,最重視什麼?

A:非常不固定,大約9點起床,泡一壺咖啡,玩一下手機遊戲,做個早午餐,然後開始工作,因為工作很零散,所以中間有蠻多想東西的時間,通常畫畫就是在那些想東西的時間發生的。

Q:曾有遇過讓你印象深刻的合作專案或似顏繪經驗嗎?原因為?

A:我有時候會在「當鋪」(pawnshop,是一個電子音樂的地下室club) 開畫畫課,起因是因為平時我常去那裡跳舞,有時會在旁邊偷偷畫,後來他們就問我要不要在哪裡開課。有趣的點是因為,平時去畫人體素描的人與來當鋪聽電子音樂的人蠻在不同空間感裡的,記得第一次開課的時候,裡面有ㄧ半以上是沒來過的人,我又是開在晚上8點鐘,跟他們說畫完之後可以留下來跳舞。一個新的對話,讓原本不相干的人,重塑一個新的空間。我覺得這些發生在次文化裡的多元性,很深刻。

Q:工作時有什麼小怪癖或儀式感嗎?

A:我喜歡在有點吵的環境裡工作,所以我都會放著一些網路廣播,例如monocle radio的on design,大多時候也沒有認真在聽,但我發現在這樣不完全安靜的狀態下我比較能專心。

Q:近期有什麼計畫?請與我們分享!

A:有些新的計劃在談,但因為還沒確定,所以容我保留一下,有確定了我會在我的IG上公佈的,我的IG是:yunpeihsiung

如果你也喜歡熊元培的作品,不妨追蹤他的Instagram,一同期待新計畫的誕生! 

source:@yunpeihsiung

轉載自:dpi設計插畫誌

原文網址:(點選)

CHUN CHUN 張梓鈞 500輯 明天發刊

明天最新一期《500輯》發刊封面,竟然把錢錢碎掉了!? Σ(°ロ°)



? 本期「浪費,是一種該死的浪漫」特別邀請《聯合文學雜誌》總編輯 #王聰威 客座主編,讓我們一起說:「親愛的錢錢,我向你告解。」
⠀⠀
▾▾▾
⠀⠀
請先聽一個無聊的笑話。
⠀⠀
醫生對一個酒鬼說:「你要是不喝那麼多酒,酒錢省下來早就可以買輛保時捷了。」
⠀⠀
酒鬼哼了哼說:「屁啦,醫生你不喝酒,那你的保時捷呢?」
⠀⠀
醫生說:「在醫院停車場。」
⠀⠀
質青們請問問自己,各位的保時捷在哪裡?這一次,試著不要再那麼正向積極與可愛,讓我們直視自己無法控制的欲望,那些會害我們下地獄的奢侈,告解一下,身為質青的你,也可能同時是自然殺手、地球敗類、居家害蟲,是如何把 #親愛的錢錢 變成一點用處也沒有的東西。
⠀⠀
好吧,或許會有一點點相當 #該死的浪漫
⠀⠀
至於您說我:「居然敢教訓質青,那你的保時捷在哪裡?」等等,您以為開場笑話裡的酒鬼是誰?
⠀⠀
⏰ 發刊:3/19(五)全台購買聯合報即可取得本期
?‍? 小編:這一期的《500輯》好像比較叛逆?
? 網路閱讀 → https://reurl.cc/g8npAp

轉載自:500輯臉書

500輯 Laowang1102 花 臂 老 王 專訪

Ken Wong認為,每次遇到的問題,都不過是追逐目標的一個過程而已,問題一但解決了,又離目標更近一步了。圖/Ken Wong提供

工作與夢想、目前擁有的與真正想做的,隨著年紀越大、工作資歷越長,多數人的夢想在生活面前,可能是逐漸萎縮。目前正在新光三越推出「新潮世代潮流展」、來自馬來西亞的潮流藝術家Ken Wong,在創作出IP角色「花臂老王」之前,他的身份是廣告創意總監,他告訴《500輯》,跳脫舒適圈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的心情與過程,Ken Wong說到,「我是開始做自己創作的時候,那時我才終於明白『目標』這兩個字,人一但找到想做的事情,路上遇到的問題都是追逐目標的過程,解決了,代表我離目標又越近了。」

500輯:請描述25歲左右的你過著怎樣的生活?當時影響你最深的人事物?

Ken Wong:我來自馬來西亞的沙登,20歲時的我就是個無憂無慮的人,做著第一份廣告工作,每天加班,周末就去disco、打撞球,年輕時長得蠻帥的,天天過著沒心沒肺,自由自在的日子。

直到我21歲那年有一晚我在加班時,我媽媽突然心臟病發過世了,我還沒孝順過她、報答她,她就這樣瀟灑的走了。沒有媽媽的時候,我感覺很多事情我都不會了,因為以前很多事情我都不想管,都是我媽幫我搞定。因為這件事,為我帶來改變,我開始知道生活很多事情必須由自己去處理和找到答案的,我學會了珍惜家人,知道我要好好把握與家人在一起的時光。

28歲時我離開馬來西亞,到上海工作,開啟了新的生活。現在我住在上海,平時不忙工作時,我陪著老婆和兒子,現在的周末,我就是個父親。

Ken Wong談到,我從想要做自己東西的時候,才終於明白「目標」這兩個字。圖/Ken Wong提供

500輯:決定離職創作「花臂老王」的動機?

Ken Wong:我小時候一直有夢想想要做明星,但又沒有踏出那一步,我只好打造一個虛擬世界的自己(花臂老王)去完成這個夢想,所以我下定決心離開舒適圈,進入一個完全新的世界。我知道很苦,但本來工作也很苦,也就覺得沒什麼好怕的,就試試看吧。

現在終於做出了第一步,每天過著蠻有挑戰、新鮮的生活,是做著自己的一個生活。

500輯:你創作的「花臂老王」有什麼特質與個性,為何會命名為「花臂老王」?

Ken Wong:「花臂老王」是自我的投射,打造「花臂老王」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現實生活裡,很多事情都做不到,希望通過創作,創造一個新世界,一個充滿想像的世界。虛擬世界裡的「花臂老王」無所不能,並擁有「感染力」的超能力,他總是一身帥氣勁裝,不放過任何表現自己最「潮」的機會,最愛到處客串交朋友,看似痞裡痞氣,但心地非常善良。

會叫「花臂老王」,是我在廣告公司時,因為我有紋身、有花臂,公司的小朋友就給我取這個外號,當初我不知道,是我離開公司後,才知道大家都叫我「花臂老王」,其實我一開始也接受不了這個名字,因為老王、老王感覺很土嘛,但是當業界的人都叫我老王,我就慢慢接受了,到後來也蠻喜歡這個名字的,當我在創作時,想說就不如取這名字吧,就叫「花臂老王」囉!

新光三越台北信義新天地A8「跟花臂老王到處晃」。圖/吳致碩攝影

500輯:你的創作主軸環繞在潮文化,你認為什麼是潮?你最欣賞的潮人代表?

Ken Wong:其實很老實的說,我真的不懂什麼叫「潮」。我剛打造「花臂老王」時,是人家來告訴我,他很潮。潮或潮流對我來說可能是,如果你可以駕馭這一身衣服或打扮,可以穿出你自己的個性,我覺得就是一個潮。但我不會去跟隨某某人的一個打扮,套用在我的身上,我就說我是一個潮人什麼的。若以作品來說,我也不可能自己去定義這東西就是潮流,我自己是定義不來的。

我最欣賞的潮人代表,是陳冠希,對我來說,他是潮流教父,他真的很熱愛潮流文化,他整個人格魅力,加上他做事的認真與創意,讓我覺得是一個可以去學習的榜樣。我還記得他曾經在一個採訪中說過「從來沒有人謝謝他」,但我真的要跟他說「謝謝他」,他給我的推動力其實蠻大的,尤其他有一句話「大不了從頭來過」,也影響我很深。

新光三越台北信義新天地A9「揪友;去憂」。圖/吳致碩攝影

500輯:「花臂老王」作品首度在台灣新光三越策展,你對台灣的印象?對新光三越的印象?

Ken Wong:我對台灣印象蠻好的,美食好吃,人也很好,很有禮貌。記得小時候在馬來西亞時,看很多台灣的娛樂節目,很多明星藝人都來自台灣。我對新光三越的印象,挺高級的,給我感覺裡面什麼都有,也是一個現在年輕人喜歡去的地方、蠻潮的一個商場。

這次在新光三越,「花臂老王」首度挑戰以4米高超大型立體裝置「跟花臂老王到處晃」融入新光三越的空間場域,第一次將「花臂老王」立體化並做那麼大,是這次合作最大的挑戰,我很感謝台灣的團隊他們真的很用心,一步步幫我去實現。

除了4米高的「跟花臂老王到處晃」,也在台北信義新天地A9的廊道座椅上,打造「揪友;去憂」,而老王正對面的櫥窗,也有「花臂老王」的動畫展演;在台北信義新天地A4,打造老王的「王窩」,希望能讓逛街經過的民眾,一個輕鬆的藝術空間,停下腳步,跟老王互動,拍拍照。

新光三越台北信義新天地A4「王窩」。圖/吳致碩攝影
新光三越與Ken Wong攜手合作,將「花臂老王」超大型立體裝置融入空間場域,即日起至5月31日打造新潮世代潮流展。圖/吳致碩攝影

500輯:你喜歡的生活模樣?

Ken Wong:我以前很喜歡買球鞋、買衣服,但做自己的IP後我就不敢買了,因為我把很多買東西的錢都拿去做創作、追夢。我喜歡的生活就是簡簡單單的,聊點沒營養的東西,我不太喜歡去聊一些大家天天在聊或者很有邏輯的事情,因為這些東西已經存在了還去聊它幹嘛?我倒喜歡去聊一些看似不可能實現的東西,另外,畫畫肯定也是我最喜歡的事,我喜歡的生活,就是簡簡單單就好。

500輯:身為創作者最快樂的事與最痛苦的事?

Ken Wong:最快樂的事,就是做任何事情都沒有受到限制,我想怎樣去表達創作,都不會有人告訴我應該該怎麼做;最困擾的,就是你抓著我的手,告訴我東西要怎樣做,那我就覺得沒意思,一但有人介入,我就覺得創作不存粹了。做「花臂老王」的過程,我都很享受,目前遇到的客戶、合作方,都很給我空間去發揮我想做的東西。

500輯:不少年輕人在理想與現實中碰撞,你在實現理想的路上有什麼心得可以分享?

Ken Wong:我是從想要做自己東西的時候,才終於明白「目標」這兩個字。我小時候被家裡人說我這個人吊兒郎當、沒有目標,那時聽不懂沒有目標是什麼,因為那時真的沒理解什麼叫目標,其實目標對我來說,就是找到你自己很想做、很喜歡的東西,你如果有想做的事,它就是你的目標。

找到目標在奮鬥的期間,肯定是犧牲很多東西,我看到年輕人有困擾時,我會問他們,你有沒有目標?你有什麼東西是你很想做的?一但你找到想做的東西,不管多麼辛苦你都會去完成它;一但你有了目標,你每次遇到的問題,都不過是你追逐目標的一個過程而已,這樣你每天不是過得很充實嗎?遇到這個問題一但解決了,又離目標更近一步了。

其實問題每天都會遇到的,年輕人一但有目標只要你下定決心,哪怕你要打兩份工。我以前上班時,有了做自己IP的想法後,我每天下班再晚都好,都逼自己去做一點「花臂老王」的東西,因為這件事是我的目標,所以我不會覺得累。

另外,「當吃虧是一種學習」,同一件事我會比別人多做幾遍,以前很多人會跟我說,你這樣子很虧啊,說我很傻,但對我來說這不是吃虧。多做,只會讓我多一個可能性,我可能可以嘗試不同的東西出來,所以,願意吃虧,對我來說是蠻好的一個方式。

別想你是不是吃虧,就去做吧!做得越多對你來說是個好事,所以年輕人你想做就去做啊,你這麼年輕有什麼好怕的,你有什麼好累的呢?

Ken Wong說,離開舒適圈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我知道很苦,但本來工作也很苦,也就覺得沒什麼好怕的。圖/Ken Wong提供

花臂老王 Ken Wong

來自馬來西亞,目前旅居上海。從事廣告創意總監工作多年,希望通過繪畫創造一個新世界,一個瘋狂且無邏輯的世界,一個充滿想像的世界。同名角色「花臂老王」作品極具生命力與獨特個性,曾與NIKE、百事可樂、Guinness、ABSOLUT等品牌合作,同時參與上海亞洲插畫藝術節、野生青年藝術節、南京當代藝術博覽會,目前活躍於當代藝術及潮流圈。

新光三越╳花臂老王

新光三越每一季都善用公共空間,邀請國內外藝術家創作演繹。今年春天,新光三越與Ken Wong攜手合作,即日起至5月31日打造新潮世代潮流展。Ken Wong將其創作角色「花臂老王」,首度挑戰以4米高超大型立體裝置融入新光三越的空間場域,即日起於新光三越台北信義新天地、台中中港店、台南新天地分別呈現「花臂老王」的潮流率性態度。

台北信義新天地A9櫥窗的「跟緊花臂老王的腳步」動畫展演。圖/吳致碩攝影

新光三越希望讓不能出國的民眾,也能在台灣看到國際級的潮流與藝術 ,因此今年一整年,特別規劃一系列與國際級藝術家的跨國合作。

此外,在潮流圈引發話題的Ken Wong限量公仔也帶來台灣,Ken Wong為新光三越獨家專屬設計並親筆簽名「新光三越 X 花臂老王聯名公仔」全台限量100隻,新光三越會員4月29日起至新光三越APP的台北信義新天地「精選優惠」搶先領取購買憑證,就能以8,800元限量預購。

新光三越X花臂老王限量聯名公仔。圖/新光三越提供
新光三越台中中港店「跟花臂老王到處晃」。圖/新光三越提供
新光三越台南新天地「跟花臂老王到處晃」。圖/新光三越提供

轉載自 :500輯

原文網址:(點選)

策略思維超展開!通盤思考、縝密鋪路,專訪圖文作家土豆的進擊之路:我想創造別人沒看過的笑點

轉載自WONDER.AM

要不戴著口罩,要不就隱身在他為自己繪製的招牌面具之下,眼前宛如大男孩的圖文作家 土豆 Toodle,卻正用有條不紊(並滿懷雄心壯志)的節奏和語氣,向我們分析自己的作品思考面向和社群經營方針,訴說他是如何一步步地用僅僅一年的時間,使歷經轉型後的 Instagram 帳號追蹤人數突破十萬人 — 見著土豆本人後,腦海裡忍不住浮現卡通裡的畫面,想像他是如何藏身螢幕之後,邊思考、邊推著閃爍亮光的眼鏡,彷彿神機妙算地揣摩大眾心理,在圖文創作界闖出一片天!

望向巨人,並願與他們並肩

土豆本名陳冠廷,他笑說這「藝名」就是高中時亂想一通:「我先為自己取個綽號叫『罐頭』,然後馬上聯想到罐頭常見的『土豆麵筋』。」現在倒好氣又好笑地覺得土,「很想換名字!」回顧圖文創作生涯,他從小就愛畫漫畫和創作,請爸爸買掃描機掃成數位檔案,再用軟體後製;而「正港奇片」是土豆很早開始關注且崇拜的創作者,「我覺得他的作品真的太有趣了,希望以後也可以成為這樣的人!」

國中時,土豆甚至會把奇片的漫畫梗抄錄下來、加以繪製自己的版本,甚至自行發想各種情節,再請同學給予讀後評價 — 到底有多認真?他指著電腦裡留存的照片給我們看:「去文具店買小本子來畫,還拆掉騎馬釘,請媽媽幫忙縫起來。那時候就有智慧財產權觀念,還會附註出處。」他現今的作品常有各種超展開、奇葩結局,就是從當時苦練養成。

圖文創作者「正港奇片」的作品可說是是啟發土豆創作生涯的導師。

隨著年齡成長,透過網路接觸的圖文工作者和作品越發多元,以畫畫為樂的土豆也開始立定志向成為圖文作家,「我真的很想要和網路上厲害的創作者們更進一步接觸。」他的夢想,也為接下來一連串的精準策略揭開序幕:

「如果只是身為粉絲,見面也許只能聊上兩句。若是成為有聲量的圖文作家,就能有更多機會和他們締造關係,在創作上有更深入的探討和交流。」 — 土豆

引發共鳴+創造奇觀,
他自有精準「超展開圖文術

就讀數位媒體設計學系時,土豆與組員以畢業動畫作品《歡迎來到肝大》橫掃新一代金點新秀設計獎等眾多獎項,不只讓他開啟接案機會,也擁有更多時間投入創作。無論漫畫、似顏繪等繪畫形式他都有所摸索,作品包含插畫、迷因、動畫 ⋯⋯ 等類型,描繪身心狀態的黑暗風、年節問候親友的溫馨風都難不倒土豆。

土豆的畢業動畫作品《歡迎來到肝大》

他開始以粉絲專頁作為作品集,卻在經營中逐步發覺:「美術型的作品,通常都只有家人、朋友捧場居多。」低迷的讚數無法滿足遠大理想,土豆受不了現況,決心創作更多連結時事主題、有故事、有共鳴的粉專。

經歷各種嘗試與歸納,他以兩條路徑讓自己能被更多人所見。其一是與其他創作者建立互動,透過交流讓彼此的粉絲認識不同創作者。第二,則是將作品線乘著時事熱話、政治議題,例如以國產遊戲《還願》為靈感,或延伸眾多諧音創作,或以主角美心被關入廁所與蛇共度七天的情節展開無限想像,打開話題熱度;接著又在 2019 總統大選前,以奇特手法整理 候選人政績懶人包,創造土豆口中的「奇觀」,造就上萬次分享,知名度大開。

「我想創造別人沒有看過的笑點,讓大家開心有趣,是我創作的動力;我也希望能挺身而出為各種議題發聲,以創作者身分做出行動與呼籲。」 — 土豆 

《第二結局》則是土豆目前最喜歡的作品系列,「想在圖文圈生存,就要能畫出能打動人心的治癒系作品。」而本性總是超展開的土豆,當然不會滿足於這樣的溫情牌,按捺不住靈魂底層的躁動,他為治癒系作品延伸出第二結局,180 度大翻轉的劇情,從心靈「雞湯」變「母湯」,「治癒」變為笑到憂鬱的「致鬱」,讓一切作品終不偏「土豆的本色」

土豆的圖文創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Source:土豆提供,完整故事請點此瀏覽

土豆的圖文創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第二結局篇】(Source:土豆提供,完整故事請點此瀏覽

你也好奇如何產出無與倫比的笑點和幽默感,對吧?

土豆不改專業口吻:「這需要『靠練習』。」他手機裡有個備忘錄,隨時記下想到的梗和故事,還分類為「一軍」、「二軍」,以及自認真正能派上用場的「真一軍」點子。到手的題材,則無論文字動線、話題爆點、色彩配置,都經過多年積累,才能像現在能夠非常直覺地想像如何調理它們;幾經磨練,更調配出一套能讓大眾一眼辨認的配色風格與創作調性

而繪圖板和繪圖螢幕正是他一路打開「超展開圖文」創作之路的成長夥伴。大一時就曾為了動畫課團購繪圖板,土豆記得那是一台全黑色的 Wacom Intuos;到了大三終於購入「心目中的神器」、更高階的繪圖螢幕 Wacom Cintiq Pro 13,彷彿直接在紙上創作的特性,也讓他能以直覺、高超的效率完成《歡迎來到肝大》這部起步之作。

同樣具備直覺式工作螢幕,手邊現有的 Wacom One 則以簡潔接線和小而精緻的插頭,備受自稱有「整潔強迫症」的土豆喜愛。土豆分析,他的作品喜歡走「無邊線」風格,在 Wacom One 僅 13.3 吋輕便規格下,內建可折疊支腳可提供符合人體工學的舒適工作角度,使用時能以流利筆觸勾勒極細的線稿,並以自然遊走於螢幕的筆觸感、極佳的顯色準確度為作品上色,逐步除去線稿線條,最終大功告成。

出門也會隨手畫畫的土豆,對於 Wacom One 能相容於Windows、Android、Mac 系統,並可與 Android 裝置連線的功能(需符合支援機種)讚譽有加,這讓他即使不帶筆電出門,亦能達成雙螢幕工作、輕便行動的需求,隨時接住一切超展開靈感。

用治癒系作品「引發共鳴」,再由超展開系列「創造奇觀」,使得土豆的人氣成功扶搖直上;而檯面上那些無厘頭又廣受歡迎的創作,實際上都是經由繪圖板、繪圖螢幕練功多年的技巧,加上他縝密觀察和規劃策略的結果。

「大家都說我的作品感覺很沒邏輯,但正是因為太有邏輯,才知道如何打破邏輯,思考如何嚴謹地處理笑點、製造情緒。」 — 土豆

不打算看開,那就讓自己變得更強!

前頭聊到,激起土豆步入圖文創作生涯的起心動念,就是希望和優秀的圖文作者們有更多交流,問他達成理想了嗎?土豆開心回答:「有啊!」

他很高興,高興自己終能站上舞台,最終有發光發熱之時;他很高興,高興追蹤者近期突破十萬大關,更收到不少粉絲的感謝訊息,說他的創作成為眾人下班後最不想錯過的期待,感謝他讓他們開懷大笑。

不過,苦難也是有的,低潮當然也是有的。這點他一點兒都不避談。

「數字」如此明顯地攤在那兒,讚數、觸及人數、分享次數,總免不了和他人做比較,姊姊是個愛好自由的人,勸土豆看開一些,但他只淡定地說:

「當圖文作家有時候就是會有些不明所以、不知道為何而來的悲傷和小低沉,創作者就是常常覺得自己不夠好,逃不過這劫。」 — 土豆

那怎麼解決?「就盡力讓自己變強啊!」持續挖掘更多能引起共鳴、有趣又好笑的點子,看著粉絲人數不斷突破,就是土豆追求的進步方式。他總是有明確的目標,花費大把精力達成後,便又啟動下一步計畫。暫且達成擁有 10 萬粉絲心願的土豆,總算允許自己好好休息一回,但 2021  年的心願早已想好:他打算往 Youtube 發展,潛心鑽研、發表更多動畫和動態影像創作。

難以想像有如今成就的土豆,距離大學畢業其實也才短短不到兩年,這樣的崛起歷程在旁人眼裡根本像是「精華濃縮」,不過對親身走過的他來說,大概是段以各種計策奮戰了好久的一段路途 — 療癒系、怪奇系、暗黑系、超展開系 ⋯⋯ 要問他是哪一系圖文作家?稱他為「策略經營系」,也一點都不為過。

暢聊完這麼一回,土豆開心地帶我們騎著機車,突然地開啟一段超展開訪問旅程,又是爆漿紅豆餅、又是傳統甜甜圈,帶我們嚐遍他從小吃到大的桃園在地美食!創作者的小低沉和憂鬱?就先拋到腦後吧!

❚ 找到伴你創作的靈感夥伴 • WONDER 讀者專屬 Wacom 優惠 ❚

2021/02/23 (週二) 至 2021/03/07 (週日) ,於以下頁面購買 Wacom One,結帳時輸入折扣代碼【D5D8513B46】,即可享有 WONDER 讀者專屬優惠折扣價! 
商品頁面請由此進 ☛ http://bit.ly/3qHa1TU
他用 Wacom 創造了超展開圖文,那你呢?看更多 WACOM  #ICREATE 計畫

圖文作家|土豆 Toodle
INSTAGRAM / FACEBOOK  / YOUTUBE


Interview & Text / Irene Lin
Photography / Ogawa Lyu

本文與 Wacom Taiwan 合作

原文網址:https://wonder.am/2021/02/23/wacom-icreate-toodle/?fbclid=IwAR3ZS8BDysc0cyFFqmPOkinXMbA5mF-GioF6RtC4V0flxHmFkIqpazggtW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