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孩子》三個小建議

雅婷發現,身邊的朋友和同學,婚後剛生小孩的那幾年,總會和另一半一起從朋友圈蒸發。
就算難得聚會了,常常話題也銜接不上、後來也就更少見面了( ´•̥̥̥ω•̥̥̥` )
  
其實在婚姻中要能兼顧工作與伴侶關係就已經不簡單了,何況還要平衡育兒與自己原本的交友圈呢?
  
面對這樣的生活轉變,雅婷分享三個小Tipsξ( ✿>◡❛):
?避免完美主義
當生活挑戰變多,想要做好每一件小事可能容易壓垮自己
?一起溝通分擔
除了和另一半分擔家務以外,有問題可以多溝通、求助,別讓責任分配流於默契或習慣
?給予自己放鬆
善用生活資源,給自己更多休息時間,適時替生活減壓
  
想知道更多建議,下載教育部邀請專家編寫的《我和我的孩子》*ଘ(੭*ˊᵕˋ)੭* ੈ✩‧₊˚!
➢《我和我的孩子》電子檔下載
https://urli.ai/vv2p915i
  
除了《我和我的孩子》之外,之後陸陸續續還會有其他各種實用的資訊,提供給家長( ̳• ·̫ • ̳)っ♡
從補助政策、教材、到諮詢資源,都希望確實的成為每個家庭的好幫手!
  
在可預見的未來,政策都還會持續完善、進步,雅婷也會透過社群讓大家知道,社會正在一點一點的改變、也希望大家能感受到政府面對少子女化所做的努力!
 
趕緊加入教育部LINE帳號,有0-6歲小孩的家長,可以使用育兒補助試算功能唷:
https://urli.ai/P4xup2fg

轉載自教育部臉書

低級失誤「處鳥」系列展
Saitemiss solo show First Bird

・゚・。 成為鳥女的方法之一 。・゚・

鳥女系列展覽即將在台南舉行(「・ω・)「
特殊版畫&周邊限量販售

活動頁面:https://fb.me/e/1jwfdMqj9

————————
低級失誤「處鳥」系列展
Saitemiss solo show First Bird
————————

展期:10/2 – 11/14
地點:台南 – 夢露
台南中西區中山路79巷68號
營業時間 02:00~07:00 pm
免費入場

因疫情關係,店內人數有限制。
以預約優先,歡迎提前私訊預約來店~

預約方式
請私訊告知 來店時間/人數
。來店請全程戴口罩
。門口備有酒精消毒
。保護自己保護大家

————————

「我還記得那天的景象,我的心碎成一片一片的,紅色的碎片看起來曾經堅硬的不得了,我看著它,噢⋯⋯親愛的,他看起來再也修不好了。」

那天,牢籠消失了
鳥女看著沒有限制的天空
他們縮在一起瑟瑟發抖著
這一次,我們不用再練習飛翔了
沒錯,第一次就是正式的飛翔

明知道會受傷,你還是要去嗎?

————————

低級失誤 SAITEMISS

1991年出生,別名海瓜子,雙子座,創作主題常以戀愛中心出發,透過不同形式將插畫具現化,追求實驗融合的曖昧結果

「低級失誤」可以用來形容一件你不忍心責難的小事,如果用心去看,一定能夠笑出來的

我畫中的女孩常常哭泣,她們也在找不流淚的方法,像我這樣的人,能夠得到幸福嗎?

IG: @saitemiss

轉載自低級失誤臉書

【SOME PLACE by Noritake】

轉載自勤美 誠品綠園道臉書


這次展覽特別匯集了 Noritake 四大設計系列,展現了疫情下大家防疫在家的輕鬆姿態。希望來觀賞的朋友們也能細細品嘗每個作品背後的故事。
.
▪呈現昏昏入睡的「REPEAT BOY」
▪經典插畫探頭男孩「OPEN EYES」
▪以彎腰人呈現休假的軟爛姿態「DAY OFF」
▪告別平躺族「GROWN」
.
【Noritake展覽資訊】
▪時間:9/15(三)-10/17(日)
▪地點:勤美誠品 1F

做一個人好難|陳楷仁個展 10/01-10/25

做一個人好難|陳楷仁個展 10/01-10/25

做人好難,好人難做,做好人難。
身而為人,真的很難。

開幕日期Opening:2021/10/10(六) 15:00
展覽日期Date:2021/10/1(五)-2021/10/25(一)
展覽地點Venue:台中自由人藝術公寓/台中市西屯區五權西五街94巷46號(週二、週三休館)

▌展覽介紹

2020年在自由人的個展『我們都在表皮層掙扎』,以“表皮層”作為人類所生存的這個社會的象徵,生活在表皮層之上的小人物們就像皮膚上的汗毛一般,被皮層之下不可視的組織、腺體所支配,如此渺小且無力。

今年以『做一個人好難』做為個展的命題,將目光關注在日常生活中的「社會性人設」之上,人們在所處的社會中除了身而為自我的角色之外也扮演著他人眼中所期盼的角色, 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人設」之中,而這個人設並非是單純的自我特色展現,引用社會學家Erving Goffman所說:『個體自身是一個社會實體,我們個體自身中看起來最具特質的方面,都不是我們自己特定心理的產物,而是社會性決定的。』生活在這個“表皮層”之上,除了己身之外,也要承受、背負著他人所賦予或期許『好』的價值,我們認為自己是誰,我們希望自己是誰,以及我們能夠成為誰呢?

轉載自:自由人藝術公寓 Freedom Men Art Apartments臉書

《 無塵之島 》徐至宏創作個展

感覺是一年一度的緊張時刻??,小弟要開展了,有些焦慮也有些開心,睽違三年的時間,怪獸展覽終於要再次回歸了。

繼2018年的《遠方的所在》怪獸陶作展後,依舊緩慢的進行著立體作品創作,過去大部分以插畫為主的創作生活,在這幾年漸漸也有改變,每週做陶的次數持續增加,一點點累積著陶作品,心中也想著,自己從未有過一檔以陶作品為主的展,所以也才有了這次《無塵之島》的作品展出。除了濃縮了近三年來的怪獸立體作品之外,也畫了些許怪獸故事的全新篇章,歡迎大家來看展。
____________________

展覽主題:《 無塵之島 》徐至宏創作個展
展覽日期:2021/10/02(六)-2021/10/31(日)週一二為休展日
藝術家分享會:2021/10/02(六)16:00pm-17:00pm
展覽地點:小路映画
展覽地址:台中市西區五權西五街94巷36號

志向狂熱者,專訪插畫藝術家吳騏57:「如果你不為自己瘋狂,別人怎麼會為你瘋狂?」。

轉載自:dpi設計插畫誌|原文網址:(點選)

「當然挑戰啊!當然做啊!」,吳騏完美證實了《只有自己會逼死自己》之顛狂理論

前陣子在上海完成《Time to love》壁畫的插畫藝術家吳騏57,馬不停蹄的接案人生,是他現今的生活寫照,有如名字中的「」字般,一匹青黑色的馬。起初看似跑得慢,如今卻奔馳得比誰都快、比誰都賣力,也恰巧呼應吳騏今年邁入第15年的創作生涯。

想逼自己,也想要測試一下自己的『極限』是什麼」吳騏笑著說,對於自己想做的事,總是毫不猶疑,從萬華區的街角改造計畫、金門的風獅爺彩繪籃球場、上海七寶寶龍城的大型壁畫,一個個難上加難的浩大工程,他不假思索地說:「當然挑戰啊!」,完美證實了《只有自己會逼死自己》的顛狂理論,「很多人說我是工作狂,但我只是樂於做自己的東西(笑)」。

黑馬,最初的起點

兒時自認很會畫畫的吳騏,從幼稚園起便能隨手拈來卡通人物,上百隻的忍者龜與藍波足以看出他的恣意瘋狂。卻在小二時迎來了第一個人生打擊(蠻早的),「你是個虎頭蛇尾的人」,一位葉老師的肺腑之言讓吳騏錯愕到不可置信,也讓他開始認真把「畫畫」當回事,「後來畫畫就變得比較小心,會刻意把它完成,不是隨意幾撇,他可能覺得我會畫畫,但是我都畫太潦草,這句話影響我蠻大的」。

之後吳騏考大學時,在畫室短暫待了半年,起初繪畫程度落在後段班的吳騏,渴求進步的他,便跟老師反映可以直接幫他點出問題,老師也毫不猶豫在畫上訂正,「我現在打叉叉的地方,明天就不要讓我看到」,正因這句話,吳騏的素描開始神速進步,神速到讓老師懷疑他是否偷偷去補習,「沒想到你居然是一匹黑馬」老師驚嘆地說,那瞬間讓吳騏得到了莫大的動力與肯定,從此奠定他立志當插畫家的穩固基石。

大一,立志當插畫家 

就讀台藝大視傳系的吳騏,大一那年開始才算真正認識「插畫」,從那時起他便立定志向,要成為一名插畫家。「大一的時候畫起兒童插畫,風格沒有很強烈就開始當插畫家接案,跑了大概一年之後,沒有成功什麼案子,那一年的收入大概一萬塊而已,很慘」,而那時期幾米正紅,吳騏被不少案主要求模仿幾米的畫風,對他來說,這是個自我懷疑的過程,「到底我的插畫是什麼樣子?」,也是轉捩點的開始。

從純繪畫跳到插畫,絕非易事。吳騏花了大量時間搜尋資料,尋找喜歡的國內外插畫家,紀錄各種吸引自己的圖片或畫面,不斷吸收與轉換後,風格也逐漸有了眉目。「半年之後,我畫了一個叫《方形主義》的作品雖然跟我現在風格也是差很遠(笑),埋頭創作半年後,就是這幅讓我突然認同自己」,也許是人時地利人和,台灣當時最重要的設計平台黑秀網、dPi設計插畫誌與三采《創意市集101》的先後報導,讓吳騏2.0順利被看見,才正式開啟了專職插畫家之路。

最刁也是最重要的業主

我們也好奇,吳騏有遇到過很刁鑽的業主嗎?「有一個很棒的經驗,那次合作改變了我很多,是我第一個以自己風格合作的案子《歐洲魅影》,一接就接了九年(笑),他們是上苑文化,老闆是一個在台北工作的歐洲人,他們想把歐洲電影引進台灣,把台灣電影引進歐洲」影展無償地在許多大學播映,不僅特別有意義,也是吳騏第一個破萬的案子。「那個案子很大的改變是,他一直不滿意我的顏色,因為歐盟國旗是藍色,期間改了十六次顏色,很刁吧?刁到爆!但是他也指出我的問題所在,因為我太喜歡暖色系,我不敢用藍色」。

經過十六次的瘋狂修改後,最後的結果卻讓他出乎意料,「對我來說是一個大躍進,我開始會使用藍色,已知用火就是這種感覺,我就覺得太棒了!克服藍色之後,顏色就開始炸開,原來顏色可以這樣用,所以最刁的是他們,但最好的也是他們」,其餘蠻不講理、沒有sense的、不尊重創作跟專業的,吳騏表示不勝枚舉,就不值一提了(笑)。

想像的國度:《腦袋星球》

原預定於六月底盛大開展的2021華山親子表藝節,因應疫情取消了六場劇團演出,扼腕之餘,不妨轉換心情,將目光聚焦於本次繽紛的主視覺《腦袋星球》,拋開生活中的抑鬱煩悶,一同進入吳騏精心打造的奇想國度,「因為我很喜歡舞台劇,如果插畫可以轉換成一個舞台劇,也是插畫家的夢想之一所以我把它弄成一個像佈景的感覺,將劇團元素放進來之後,再做一些悄悄的轉換」。

在《腦袋星球》中,若睜大雙眼仔細一瞧,能發現吳騏偷偷埋了不少伏筆,「像入口處的鳥人就是我的作品《鳥人國度》,這是一個想像世界的路口,是我一直在創作的角色跟概念,剛好很符合這次的《腦袋星球》。當你走進一個小孩子的世界之後,會發現『欸其實世界不只是這樣子』」。即使歲數漸增,與現實纏鬥逐漸褪去的純真皮囊,藉著吳騏的奇想放大鏡,或許能尋回一些消逝的自己。

創作,其實是長期的低潮

人的一生能有多少個十五年?一路走來,吳騏表示磨難重重,「你要堅持自己東西的難度很高,插畫家的創作是屬於小眾,不是市場或人氣型的,有時候你要堅持的點是業者不需要堅持的,所以這是一個大難關,我們花很多心力的東西,在業界或市場並不需要」。

因此創作對吳騏來說,是種「長期的低潮」,當嘔心瀝血或費盡心思的作品問世,往往會產生曲高和寡的現象,「在這個市場它的效應並不大,能夠產生的共鳴不大,甚至它的價值可能一點也不大,所以你要一直告訴別人或堅信自己作品的價值,這種長期的感受是比較壓抑的」,完成一件作品當然會很開心,但開心是很短暫的,尤其吳騏認為身為創作者是創造出內心理想的畫面,需要不斷嘗試與突破,這過程還很長。

先為自己瘋狂,別人才會為你瘋狂

如果用三個詞彙形容自己,吳騏的答案是「自由」、「夢想」,第三個暫從缺,「我想要追求破壞,可是現在還沒有做到,因為自由跟夢想是我的主要角色『夢獸』跟『鳥人』,另外一個…實踐嗎?挑戰?突破?還是你幫我想?(笑),第三個先從缺」。而現階段畫畫對於吳騏而言,是一種人生志業,「如果有什麼能證明你存在,那就是創作,你要證明你存在,那就是繼續創作」。

如今文創產業與社群媒體越趨發達,插畫家似乎再也不是一個遙遠的夢,而吳騏對莘莘學子的建議是:如果你喜歡,那就堅持。「要畫出心中的畫面,不要太為了市場或環境去畫那種譁眾取寵的作品。如果要做,就全力去做,如果你不為自己瘋狂的話,別人怎麼會為你瘋狂?你一定要自己先狂熱,全心全意做完,再來找答案」,一秒化身熱血教師的吳騏,「Just do it」似乎是他堅信不移的人生準則。

與父親合開工作室,提振金門文創產業

身為道地的金門人,吳騏最常去的地方是「後浦十六藝文特區」,有感於當地藝文發展並不興盛,惋惜之餘,他決定以「身體力行」的方式回饋鄉里,「其實我在金門做的案子價格都不太合理(笑),但也是為了情懷而做,我希望可以做一些貢獻與改變吧」。而金門的風獅爺籃球場,是吳騏心中意義較深遠的作品,「因為我喜歡打球,最後也是靠很多人的力量完成這個案子,過程中認識很多新朋友相對讓更多人了解藝術創作我覺得創造的是一個共同回憶」。

讓地方能開始重視藝術創作,是吳騏回金門最大的願望,零零總總的十三、十四面作品將夢想書寫於牆。前陣子他成功投標後浦十六藝文特區的工作室,規劃做一個在地文創品牌,「希望我爸的陶藝可以跟我的插畫結合,一起共居在金門創造文創品或文創陶,再研發出更多可能,例如媒合在地商家做圖像授權,或提案一些藝術計畫,這空間變成是我在金門的另外一個小小基地」,滔滔不絕的金門藍圖,能真切感受吳騏那渴求改變的熱血志氣與故鄉情懷。

未來不設限:歡迎各大單位 

提及未來規劃,吳騏近期正忙於上海的兒童主題樂園設計,「目前正在進行中,也是我人生的夢想清單之一」。他也希望之後的合作能朝向聯名邁進,藉由創作之後,再去媒合不同的品牌,進而降低服務性質。當然,每次合作對吳騏來說都是全新的挑戰,也渴望能將插畫以不同的形態展現,「歡迎各大單位、品牌洽詢」他笑著說。

最後,他悄悄向我們透露,礙於疫情不知何時結束,許多時程無法掌握,台灣上海廈門金門的工作也交錯進行著,「但我很期待能有三個月的時間投入創作,也可能蹦出一個個展」,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恰好映照現下受疫情籠罩的社會景況,期盼疫情趨緩之餘,也相當期待吳騏日後會為我們捎來何種驚喜。

Q&A
Q:如果不走插畫這條路,會從事什麼?
A:沒辦法想像,可能老師吧,因為我很愛訓話(笑)。
 
Q:未來會想出繪本嗎?
A:說來慚愧,我作品量不夠(笑),想要先把自己的狀態跟心境調整好,有更多的故事跟感受畫出符合我自己的繪本,但現在還沒有,現在很空。 
 
Q:有特別想要形象化的創作嗎?
A:前幾名是扭蛋吧!Art Toy藝術玩具,再來就是數位媒體互動。
 
Q:工作時有什麼儀式感或小怪癖嗎?
A:好像沒有儀式感,嚴格的儀式感是「剪頭髮」,開工前一定要去剪一下,因為禮拜一要被催稿(笑)。
 
Q:推薦的金門小吃?
A:燒餅、阿國蛋餅、城隍廟旁邊的小籠包。
想看更多吳騏的作品,不妨前往他的FacebookInstagram

source:@57_art/
 

【疫情一天 – A COVID-Day in Life】2022南方影展特別徵件企劃 !!!

南方影展,一個關注邊緣、爭議、開創、多元及在地的影像平台。
為鼓勵在地創作者於疫情期間延續創作能量,此次特設「南方影展 ─ 疫情一天」特別徵件競賽。希冀藉由影像的及時創作,為台灣留下此刻的大/小歷史,建構未來的影像記憶。

首獎 : 一名,兩萬元獎金,外掛2022年南方影展VIP PASS全程觀影證一張。
佳作 : 五名,兩千元獎金,外掛2022年南方影展VIP PASS全程觀影證一張。

Google線上報名連結 : https://forms.gle/xXqdup1rU4EwTXsUA

二、報名須知:
1. 作品需與此次競賽宗旨【疫情一天╱A COVID-Day in Life】相關。
2. 免報名費,不限華人創作者,影片類型不拘,僅需於台灣完成,片長19分鐘內為限。
3. 報名時間為即日起,至台灣疫情警戒第二期解除為止。
4. 攝製過程或參與創作之人數、場合均須符合國家防疫規定。

詳細資訊請洽影展官網 : http://festival.south.org.tw/a-covid-day-in-life.html

轉載自 :南方影展 South Taiwan Film Festival 臉書

自由工作者三要素:才華、準時、好相處(擇二即可)

轉載自 :閱讀最前線|原文網址:(點選)

文/劉揚銘

自由工作者憑什麼生存?小說家尼爾蓋曼(Neil Richard Gaiman)說,才華洋溢、交件準時、人好相處,是三項重要能力,能夠三者兼具應該可以無敵,幸運的是,符合其中兩項也能很順利:「別人可以忍受你難相處,只要你的作品很好而且準時完成;別人可以原諒你拖延,只要作品很好而且他們喜歡你這個人;或者你的作品也不必非常好,只要你準時交稿,而且聽你說話如沐春風。」

所有偉大目標都無法獨力完成,與人合作是工作的必要,也是需要,在工作經驗中遇到的好人,大概都不脫離這三要素。

在雜誌社當編輯的時候,我非常喜歡一位總編輯,他負責的稿子從來不會準時交,被催稿時還會人間蒸發無法聯絡,可是每當收到他的稿子,就會再度確認這文章只有他能寫、只有他會這樣寫、也只有他寫得出來,沒人能取代。只要他在辦公室,大家都會聚集在他的位置找他聊天(也難怪他要人間蒸發才有辦法專心寫稿),開會時他的意見一定對你有幫助,還把你當朋友著想而不是把你當下屬⋯⋯這麼有才華又能交心的好主管,稿子遲交,誰都願意為他等待。

後來當了自由工作者,和另一位總編輯合作,江湖傳言他難相處,挑工作夥伴得看頻率合不合。一開始我誠惶誠恐、怕說錯話,後來慢慢發現,總編輯每次開會都有源源不絕的點子,彷彿腦海裡已經建立了多種解決方案供客戶挑選,是因為他習慣在事前準備大量參考資料,功課做足,在開會現場一旦出手就是快狠準,絕不拖泥帶水。和這樣的頂尖創意人合作,光是一起開會就學到好多,總編輯才華洋溢又絕不拖延,有 sense 的人都情願忍受他難相處的一面。

開始自由工作後,認識太多有才華的前輩和朋友,我清楚知道自己的才能不算什麼,說不挫折是騙人的,還好有尼爾蓋曼的三要素之說,讓我了解沒有才華也能自由生存,努力準時交稿、想辦法成為有才華的人喜歡合作的對象,是我的生存之道(其實這本書的原稿就遲交了,感謝願意接受我的編輯大人,準時交,也是需要努力的)。

「沒才華也能生存」不是說才華不重要,而是正因為知道才華有多可貴、多關鍵,自己又不具備,所以拚了命也要想辦法活下去,才摸索出一條路徑。

不怕丟臉的說給你聽。

沒才華也能生存:學認輸、當「膠水」、增強實戰經驗

我不是一開始就能爽快地承認自己沒才華,現在能夠坦然說出這句話,是因為工作中觀察到「強者都很乾脆認輸」的現象。

知名總編輯跟客戶開會,我聽到他說:「如果要做這個,你們應該去找某人,他做得比我好多了。」和新銳小說家與職業編劇吃飯聊天,聽他們討論:「寫這個我超爛的耶,可是如果是寫那個方向,我可以做得不錯。」第一次親耳聽見這些話時,覺得很震撼。

從小考試升學、長大出社會上班,我最怕輸、怕承認自己不如人,但變成自由工作者後,卻發現這些才華洋溢的怪物、業界公認的強者們,都大方承認自己某個領域做得不好。到底為什麼?

後來才理解,一定是他們確實了解自己的專長在哪,有明確方向,清楚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所以可以坦承缺點,把時間精力專注在增強優點,才變成在擅長領域裡頂尖的人物。他們都經歷一系列找尋自我的過程,所以在擅長的事情鍛鍊到無敵,在不擅長的地方輕鬆認輸。

所以我也開始認輸,把這個當成認清自己優點和缺點的第一步。

承認自己才華不如人之後,我開始想,可以努力和有才華的人合作。就像電影《搶救雷恩大兵》的那句名言:「我不是英雄,但我曾與英雄共同奮戰。」在工作上和有才華的人合作,絕對可以學到很多。

有才華的人要嘛脾氣古怪、要嘛任性自我,這也是為何他們能完成別人無法完成的表現(用一般人的方法哪能做出天才的作品),天才不一定能被許多人接受,那我至少能當接受他們、讓他們「相處起來如沐春風」的那個人吧?

如果你有看職業球賽,一個隊伍裡會有天賦無敵的球員,但把天才湊成一隊並不保證贏球,球隊裡也需要能夠組織串連、維持化學效應、化解爭執、以團隊為優先、用不引人注意的方式幫助球隊取勝的球員──有個籃球術語叫「glue guy」按照語意直譯是「膠水男」,就像黏膠一樣把球隊凝聚起來,只要登場就能讓一切良性運轉的隊員。

自由工作者三要素的「人好相處」不是當濫好人,而是成為glue guy般支持團隊運作的人,幫助合作夥伴和客戶解決問題。緊接在努力準時交稿之後,這是我的努力方向之二。

不是明星球員,但可以做好上場準備、隨時補位,當明星球員狀況不好或是意外退場,馬上替補支援。讓有才華的人喜歡和我合作,才有機會「替補進明星賽」,挑戰更高難度的任務和工作。和強者一起工作,只會變強不會變弱。

※ 本文摘自《離開公司,我過得還不錯》,原篇名為〈自由工作者三要素:才華、準時、好相處(擇二即可)〉,立即前往試讀►►►

【以「家」為題:臺灣繪本插畫線上展】


由文化部及 Taiwan in Houston 駐休士頓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臺灣書院主辦,邀請知名藝術家 鄒駿昇 Page Tsou 策展,總共集結 33 位臺灣創作者的臺灣繪本插畫線上展《Home Town Taiwan》已上線啦。原先預計在休士頓的兒童美術館實體展出,受疫情影響改為線上形式,但精彩程度不減。

?《Home Town Taiwan》線上展 :https://reurl.cc/MA3dkm
 
展覽主題訂為「HOME TOWN TAIWAN」,以「臺灣」為核心出發,探討「家」的定義與意義,共分為兩個部分:#Hometown_Taiwan 以臺灣生活為創作靈感的插畫作品,讓世界各地的人能體會到臺灣的迷人魅力與特殊風景,更希望讓國外遊子一解思鄉情緒;#Messages_from_Taiwan 則以「來自遠方的問候」為題,以明信片的概念創作,不僅是朋友間短信,更是臺灣創作者對全世界所發出的訊息。
 
生活在病毒襲捲全球的2020、2021,特別且辛苦,但也是在這困難時刻,讓人們更能體會家的重要。策展人鄒駿昇說到:「即使臺灣沒有巴黎的浪漫和紐約的五光十射,這仍然是我們生活的地方,我們甜蜜的家。家的樣貌在世界各地千變萬化,但家所帶來的溫暖卻是非常相似。本次展覽藉由不同藝術家的視角呈現臺灣的日常生活。希望參觀的民眾能藉此珍惜身邊所擁有的一切。」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在家欣賞,這些比夏日更熱情溫暖的插畫作品吧!


───


影像提供|Home Town Taiwan
引用作品資訊|Miii Illustration(謝名涵)〈去見你〉、 Cindy wume(吳欣芷)〈十餃子-村莊〉、二搞創意無限公司(良根)〈什麼不見了〉、林家棟 Jia Dong Lin illustration(林家棟)〈夾娃娃機店〉、 Croter Illustration & Design Studio(洪添賢)〈捷運上的白日夢〉、夏仙(夏萱)〈擁抱〉、湯士賢〈嘿!我們都在〉、阿玻太太(廖書荻)〈2020-2021的⼝罩〉、 Ballboss & Stories(Ballboss)〈開窗計畫-Lion的家之二〉

轉載自 : 文化部 臉書專頁

「若眾」─這麼可愛肯定是男孩子

“Wakashū”- Too Cute to Be a Girl

轉載自 :ARTouch | 原文網址 :(點選)

當19世紀歐洲颳起浮世繪熱潮時,歐洲人完全沒發現圖中的錦衣寬袍,面容皎潔、眉眼彎彎流波似水的可愛孩子,竟然很多都是男孩子。

 王欣翮2021.06.29

有個趣聞,當19世紀歐洲颳起浮世繪熱潮時,歐洲人完全沒發現圖中的錦衣寬袍,面容皎潔、眉眼彎彎流波似水的可愛孩子,竟然很多都是男孩子。這並非他們的錯,生理性別為男性、但性別氣質模稜兩可的「若眾」,是江戶日本的的獨特存在。

拜BL文化的勃發所賜,如今人們提到若眾,浮上腦海的無非是伺候武士的從者,日夜安排主子需要,亦包含性生活。然而Joshua Mostow明確地認為若眾有三個指涉:武士階級眾道關係中的從者、未成年的武家少年,以及伴隨著歌舞伎舞台出現的少年性工作者。在他的考據中,前兩個概念廣泛地運用在15世紀到17世紀初期,而後者則是17世紀時,因應德川幕府禁令發展出的角色。

眾道文化中的被動角色

先以眾道文化中的若眾說起。普遍認為平安時代,公家與寺家中即有許多男色(男性同性性行為)流轉;而室町及內戰時代在武家中大行其道,各種男色小道盛行,諸如織田信長與他的男侍童森蘭丸,無論戰場和私生活中都相互依靠,或者男性間的性行為是保持陽剛氣質的方式等等。來到江戶時代,武家的男色發展出「眾道」,年少男性應該藉由成年男子在行為與肉體的教導,學會如何在武家世界中生存。

雖說眾道以武家中的男色而著名,但是我們必須注意眾道關係中的指導與從屬這個特點。在眾道的關係中,有著「若眾」和「念者」這兩種角色,這兩種角色並非終身的定位,一名男孩在尚未經歷成年禮前,扮演著被動接受的「若眾」,在擔負主動角色的「念者」帶領下,邁向新世界。然而在男孩成年後,繼續和成年男子維持關係是不正當的,他的角色改為主動的「念者」,去尋找其他未成年、尚待教導的男孩。從目前所知的江戶時代資料中,我們鮮少能夠看到長期的同性伴侶。

尚未成年、但性成熟的武家少年

即便若眾常和男色文化畫上等號,若眾並非僅止於同性戀少年。前面提到,若眾是尚未經歷元服禮的武家少年,他們還不需要擔負社會責任,但是在性發育上逐漸成熟。少年開拓情慾的世界,其對象不單單針對男性,在許多浮世繪中,我們皆能清楚看見若眾同時也與不同年齡層的女性發生心靈或者肉體的關係。

從礒田湖龍齋這件作品來看,畫中右上角一名少年窄袖便衣,梳著若眾獨有的髮型─頂部頭髮剃光,前髮留長,後方的髮髻彎形成一個小勾。牆外一名女孩吹著尺八,乍看戀人尋常光景,然而尺八在浮世繪中,偶爾是以嘴服務的性暗示,對照男孩肩上凹凸有致的小鼓,與輕輕拍打小鼓的手指姿勢,畫面突然多了分綺艷。

礒田湖龍斎,1770-1775,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藏。(© Royal Ontario Museum)

另一方面,在鈴木春信的作品,我們也看到兩對情侶躺在同個大房間中,僅由半遮掩的拉門隔開。後方的男女躺在暖桌內,男人頂著成人的月代頭,而少女親密地玩弄男人的鬍鬚。前方的男女則不若後方自然,頂著若眾髻的少年,像是有點勉強、被動地由年紀稍長的女子攬著,他緊緊抓著手上的扇子不放,似乎有些生澀。Asato Ikeda認為暖簾後的「住吉」二字,正是指涉了舊吉原所在的日本橋住吉町。而這幅作品的主題除了父親帶兒子見世面外,更有可能是念者帶著若眾去體驗社會。

鈴木春信,1769-70,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藏。(© Royal Ontario Museum)

有趣的是,雖說若眾面對男性時必須扮演著被動的角色,但是當若眾成為女性的對象時,他們既可以是主動也能被動。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說,當若眾被置放在眾道領域時,多少帶著從屬的意味。

另一方面,從江戶時代編排的春畫冊中,也會發現描寫男女春色為主的畫冊中,偶爾也會穿插著幾張男男春畫,然而,我們幾乎沒有看到女同性戀的存在。

因應市場需要在平民世界發展

17世紀時,若眾逐漸發展到平民世界,透過歌舞伎與茶屋內的買賣,少年能夠為平民所擁有。

以歌舞伎來說,最早出現的女歌舞伎是由女子衣著特異在台上載歌載舞賣笑,若眾歌舞伎的出現並沒有晚多少,而同樣以舞蹈歌謠為主。若眾歌舞伎加入更多雜耍和敘事性戲劇的演出,但他們的共同點,就是演員皆會販賣肉身;所謂的動作聲音演技都是輔助,演員靠著臉蛋肢體決勝負,吸引顧客在表演結束後掏出錢包,邀約他們共享更進一步的樂趣。

女歌舞伎在1629年被禁止,若眾歌舞伎獨享市場了好一陣子,但也在1652年因敗壞風氣被幕府取締。然而兩者的執法程度不同,前者是完完全全禁止女性登上歌舞伎舞台,後者則是若眾剃掉前髮,以成熟男人的月代頭上場,幕府興許是盤算著,這樣剝除若眾雌雄同體的那面,姑且就能夠解決問題吧。

菱川師宣,1675,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藏。(© Inter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Japanese Studies)

然而據我們所知,後來發展出成年男子的野郎歌舞伎中,也仍舊存在著只要花錢就能擁有演員台下光陰的情況。菱川師宣1675年的作品中,雖然略顯誇張,但還是畫出了劇場中較為情色的那面。不過,雖然是純男性的舞台,但還是有女性角色的需要,這時,就由男性幻化的「女形」登場。女形的角色在若眾歌舞伎時期便逐漸開始發展,並在野郎歌舞伎時發展出形式化的演出,他們在頭上遮蓋著紫色毛巾模擬翩翩秀髮,直到後來禁令稍微放寬後,也被允許戴上假髮。

鈴木春信,18世紀,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Tokyo National Museum)

鈴木春信筆下的女形性別非常模糊,當他將著名女形演員瀨川菊之丞(路考)置於江戶市民偶像的兩位看板娘阿仙和阿藤中間時,我們甚至難分雌雄。

回到若眾身上,人們對對若眾的狂熱並沒有因為若眾歌舞伎被禁止而改變,錢包不夠厚實、無法包下女形的人,可以改去茶屋中與若眾尋歡作樂,這些賣身的若眾又名「陰間(かげま)」。

從石川豊信的《若眾三幅對》中,展示了三位衣著華麗的若眾,他們的和服上有著當時最流行的棋盤狀(市松模様)和漩渦狀(亀蔵小紋)圖案。江戶時代不是大家都能穿上如此美麗的衣服,唯有富人和有所需求的人─性工作者。根據太田紀念美術館的學藝員渡邊晃指出,左邊的男子用兩手抓著編織的笠帽,據信是陰間為了防止外出時髮髻坍塌的方式。

石川豊信,《若眾三幅對》,1750s,波士頓美術館藏。(© 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另一方面,即便如今我們稱呼的美人畫指向美麗的女性,但在江戶時代的用語中,是包含女性和男性的肖像,尤其是若眾和女形。而以上我們所看見得數幅美人畫,也很有可能帶著功能性─手淫輔助用具。根據Timon Screech的研究,即使歌舞伎演員或是茶屋性工作者能以金錢換取,但也僅限於富裕人家,市井小民能負擔起的,只有價格相對實惠的版畫。平民們欣賞、把玩、崇拜(這個詞在某些春色無邊的江戶書籍中,有那麼一絲絲夜晚獨處的況味在)愛慕之人的樣貌,這也是美人畫在江戶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一。

女性對若眾的仿擬

江戶時期的性別邊界曖昧不清,生理女性視生理男性扮演的女形為偶像,模仿他更為女子氣的樣貌,而另一群生理女性,則是盡情地模仿若眾與武家成人的樣貌。

在藤本箕山的《色道大鏡》中,就記載了17世紀時在大阪遊郭內有位花名千之助的游女(沒拿牌的性工作者),就將頭髮削短,剃了月代頭,束起髮髻,連服裝都改得和男裝近似。她帶起了關西一帶若眾女郎的風潮,無論堺市、奈良、伏見,游女紛紛改以男子裝束。而在井原西鶴的《好色一代女》中,也有提到變裝成男孩的女孩子,穿著華麗的武家和服,手持鍍金短劍,身上帶著藥箱和錢袋。頭髮中間剃掉,瀏海高高聳起像是小伙子一樣,頭髮在後頭彎起來突出,就像是個帥氣的男孩。

此外,江戶的性工作者也有女扮男裝的傾向。有別於妖嬈多姿的吉原,深川一帶的辰巳芸者以男子氣概著名,除了花名皆是男子名外,有些女子也剃髮,但最讓她們著名的,還是個個身披男性所穿的羽織,因此也有人稱呼他們為羽織芸者。到了文化文政(1804-1830)年間,甚至連市井中的女孩子們都流行起這種打扮。

歌川國貞(三代豐國)《辰巳十二時ノ内 亥ノ刻》,1830s,波士頓美術館藏。(© 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隨著浮世繪的研究拓展,博物館也積極地尋找不同的切入點,而關於若眾的展覽,當數多倫多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館於2016年的「第三性別:日本版畫中的美少年」(A Third Gender: Beautiful Youths in Japanese Prints)最為人所知,隔年太田美術館也隨即策畫「江戶的扮女裝與扮男裝(江戸の女装と男装)」一展。

然而,「第三性別:日本版畫中的美少年」展出時引起了軒然大波。策展人的Asato Ikeda在圖錄序文中,洋洋灑灑花上大量篇幅,針對若眾文化是否有戀童癖的嫌疑進行解釋。由於當地嚴格的法律,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在展覽策劃過程中,不得不改變原先的規劃,而一些圖面敏感的作品,僅能放在圖錄中。

「江戶時代的若眾和男色關係,意外挑戰了當代北美人士的道德與信仰。」Asato Ikeda說。

在她認為,把江戶時代的性觀念放在當今社會去脈絡做評斷並不妥當,江戶時代人們的壽命和現在截然不同,此外,她也提醒刻意地將青少年與孩童被幼化、去性化,同時也是忽視他們的能動性。該如何拿捏對江戶若眾文化的研究,或許也是相關領域的學者近年持續會遇到的問題。


參考資料

Screech, T. (1999). Sex and the Floating World: Erotic Images in Japan, 1700-1820,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Mostow, J & Ikeda, A (2016). A Third Gender: Beautiful Youths in Japanese Edo-Period Prints and Paintings (1600-1868), Royal Oriental Museum.

有一聲咳嗽,別人都立即「彈開」!插畫家幽默地畫出了疫情下的生活日常

轉載自 :Be Beauty Exchange | 原文網址:(點選)

新型肺炎肆虐,香港正在爆發第四波疫情,大家都不知道甚麼時候才能脫下口罩,過回正常的生活……自從疫情的出現,大家的生活習慣都改變了,而且更變得神經質,只要自己有一聲咳嗽,都會疑神疑鬼,生怕已「中招」!美國插畫家Irina (IG@creativeblok)就幽默地畫出了疫情下的生活日常,我想你也會有共鳴。

1. 一聲咳嗽,所有人立即回避!

2. 不用外出,也不用脫毛了

3. 戴上口罩,所有表情都是一樣的

4. 每一天過得有甚麼不一樣呢?

5. 當Bucket List變成了Covid Map    

6. 不戴口罩才令人害怕

7. 上網佔據了生活大部分的時間

8. 網購垃圾暴增……

9. 運動都不想做,越來越胖……

10. 在Skype慶祝吧

Photo Source: IG@creativeblok

《藍色時期》

轉載自 :dato:POP LIFE臉書

\ 這部拿到漫畫大賞的作品你看過嗎 /

近日一口氣入手 6 本《藍色時期》中譯本,這部 2020 日本漫畫大賞的得主,果然名不虛傳。

作者山口飛翔出身東京藝術大學,這所位於上野的學校名聞遐邇,入學考錄取率奇低,有幸擠進這道窄門的人個個身懷絕技,而這所學校也被譽為是孕育「藝術家之卵」的搖籃。

——————————————————————

「『喜歡的事物當成興趣就好』我認為這是大人的想法喔,無法努力的孩子,是因為沒有喜歡的事物,把喜歡的事物放在人生最重要的位置,不是很正常嗎?」

——————————————————————

《藍色時期》命名來由是畢卡索的舉世聞名的「藍色時期」作畫風格,出身藝大的山口飛翔將自身求學經驗融入,主角矢口八虎是個成績很好又喜好玩樂的高三生,但在找不到人生方向下倍感心靈空虛,一次因緣際會之下看見了學姊的畫,進而接觸了學校的美術社,最後意外發現自己對於繪畫有著衝勁,漫畫前半部的主軸即是八虎決心想應考藝術大學的過程。

——————————————————————

「美術是很有趣的。對自己越誠實的人越厲害,因為那不是用文字表達的語言。」

——————————————————————

一直都知道日本漫畫的題材五花八門,但「考美術大學」也能畫成漫畫這件事我還真的沒想過。在《藍色時期》裡,最令我驚訝的是,當中出現的「畫作」皆有貨真價實的畫家在幕後操刀,無論素描、油畫、日本畫等作品,在漫畫中都有真實而細膩的呈現。神奇的是,即便受限於黑白內頁,或是自身對於美術的無知,不見得可以將各種顏色的描述或層次給具象化,但說也奇怪,隨著劇情的節奏,反而能在腦中帶來對於顏色的想像,馳騁在作者繪製的世界裡。

無論是主角八虎,或者是他在美術補習班相遇的同學,在故事中都不段反覆自我詰問「是否真正了解自己」、「我想要的是什麼」在確認目標前的自我懷疑、掙扎,甚至是與自己內心的奮戰與釐清,各種起承轉合都無比精彩,於是我們能在劇情裡能為他們自身的質疑而焦慮,也能為他們突破瓶頸而感到颯爽,甚至他們在作畫此時此刻的專注與執念,也能衝破書本帶來鼓舞。

——————————————————————

「管他有沒有合格,現在我一心只想著『請讓我創作這幅畫』」

——————————————————————

今年秋天,《藍色時期》就即將改編為電視動畫上映,目前已經釋出第一支預告片,光是看到漫畫裡黑白畫頁被全彩上色,那些彷彿我也陪他們一起奮戰的角色們短短幾十秒影片裡動了起來的時候,我就無比感動,若說在防疫生活裡有什麼可期待的,我想就是等待喜歡的作品問世時的那一刻到來吧?

▲《藍色時期》動畫預告
https://blue-period.jp/

另外,關於聊到《藍色時期》,就不能不提以這部漫畫為靈感創作出歌曲的 YOASOBI 。以「把小說音樂化」為創作中心思想的 YOASOBI ,第一次用漫畫入歌,選的就是《藍色時期》,而創造出來的神曲〈群青〉就是緊扣劇情的名作,搭配著巧克力餅乾的廣告,還推出了合作版本的 MV,不僅是真人意象結合漫畫片段,更把在漫畫中出現的畫作真實呈現其中,此舉讓漫畫迷為之驚豔,紛紛查找這幅畫在哪個章節出現,堪稱一次完美的三方合作。

——————————————————————

「啊 賭上一切去繪畫
使盡我自己的能耐及特色
無論白天黑夜 使盡全力地持續
找出乍現的藍色光芒」

《藍色時期》特別版〈群青〉MV
https://youtu.be/vELh3Q6BBx4

——————————————————————

附帶一提,クリープハイプ 也在 2019年的特別企劃中,將〈栞〉與《藍色時期》結合推出漫畫 MV。

時常觀察反省,插畫家川貝母:從舊作找到遺忘的東西,發展新靈感

2021-06-23 01:24 川貝母

轉載自:500輯 | 原文網址 :(點選)

進入創作模式前我習慣把一些瑣事做完,算是一種暖身運動,沖咖啡、整理桌面、擦拭地板或著替植物澆水。有時會邊做邊想創作的事,有時則什麼都不想純粹的放空。以前會堅持每天固定的作息,但最近沒那麼嚴格了,覺得累就晚起,沒想法就休息,一天做的事不求多但能夠精緻就好。但早上仍然是我狀態最好的時候,需要思考的事情會在早上想辦法完成,或者有一個基礎概念,像是小說的初稿或著繪圖的草圖。

一天做的事不求多但能夠精緻就好,川貝母持續寫小說和畫圖。 圖/川貝母提供

近期創作分成兩個部分:寫小說和畫圖。

寫作前會先讀一本小說,通常是讀過很喜歡的書。覺得小說是一種語氣,只要說故事的語氣對了, 往後的情節發展就會很順利。也許是一個短篇或段落,仔細的讀過一遍,讓語氣和閱讀的聲音節奏留在心裡。正式寫的時候就不再閱讀,只專注在自己的故事裡面,以免被影響。

在凝聚一篇小說的雛形時會讓自己變成真空狀態,讓想法自由進出不多加評價。思緒或靈感跳躍很快的時候文字時常來不及紀錄,認真看待的話有些想法就會跑掉,所以盡量讓自己不那麼理性,就算邏輯有破口也暫時不去多想,只要在腦海中浮現有趣的東西就先記下來,之後再慢慢去修改。最重要是讓想法維持在新鮮的狀態。

所以有可能是這樣:早上亂寫,下午段落延伸,晚上再去整理或刪減,隔天再從頭重新寫一遍。

畫圖的作息也差不多,早上依然是最佳狀態,構思草圖通常會在這時候;下午則是用來確認構圖、描線稿或上色。在寫小說時我無法聽音樂,比較偏好安靜的書寫,或者把音量調到極小聲,或某種極簡電子樂;畫圖則相反,任何音樂都可以,但我最常搭配的還是電影配樂或演奏專輯。因為喜歡阿莫多瓦(Pedro Almodóvar)的電影而認識作曲家艾貝多.伊格雷西亞斯(Alberto Iglesias),是目前的心頭好,幾乎每天都聽了。如果有所謂的「認真模式」,放的就是他的音樂以及巴哈的無伴奏大提琴,兩個都能讓我專注在眼前的事情上。

川貝母習慣早上構思草圖,下午則是用來確認構圖、描線稿或上色。 圖/川貝母提供

我時常會回頭看自己的作品,尤其在沒有靈感的時候,能在舊作中找到可以延伸的方向。這個方式並不是單純的複製,而是找到「遺忘的東西」。我的創作時常依靠直覺,不管是構圖或配色都是。所以有時候在畫圖的當下並不會很理性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之後回頭看就會有「當初怎麼會這樣畫」的疑問產生。有時會覺得可以改進;有時則會覺得當初的作法很好。我很喜歡這樣去觀察和反省。

◎責任編輯:胡士恩

英國插畫家Tom Parker繪製《台北地圖》!刻畫迷宮般的城市風景

19 Jan 2021 Mei Chiu

轉載自 :LaVie | 原文網址 :(點選)

2021年1月19日採訪插畫家Tom Parker第一幅《我的台灣味》

早在2016年Tom Parker就推出《我的台灣味》系列作品,「這是我第一次拜訪台灣後的作品,當時拜訪了台北和九份,想用墨水筆和水彩筆,畫出某些建築很夢幻的樣貌。」所以他擷取台北和九份,幾個具有指標性的建築物:如圓山大飯店、摩天輪、九份石階等,把它們全部放在山坡上,原本預期會有白天和黑夜兩個版本,現在看到的版本「白天」,明亮又色彩豐富的版本,「當時我沒有刻意選擇強烈的色彩,但透過紅色、黃色、綠色,畫出白天明亮的感覺,再用藍色畫出陰影。」


 ▲ Tom Parker 2016年《我的台灣味》完整作品

當時構想的「夜晚」,畫裡的窗戶、街燈和燈籠都會發光,但其實他一直都沒有完成夜晚版本,「我覺得它可以做成黑白著色海報,讓大家自己畫上自己心裡台灣夜晚的樣子;但也有可能是這一幅白天版的夜晚版。」他一直想完成,卻一直沒時間做,或許等真正完工時,會是第三種不一樣的樣貌。

當我們問他,最喜歡這幅作品的哪個部分時?他說,自己近幾年開始用數位繪圖板工作,再回頭看2016年,非常純粹的手繪稿舊作,連自己都覺得好特別「我最喜歡這個作品100%的手工繪製,我現在還可以馬上回想起,當初拿著鉛筆、鋼筆和水彩筆坐著畫圖的心情。」

▲ 用鉛筆打草稿,再慢慢用水彩和色鉛筆著色,與電腦繪圖精細的《台北地圖》味道不太相同

▲ 這是Tom Parker印象中台北和九份的建築縮影

2020年12月28日專訪插畫家Tom Parker《台北地圖》作品

2020年的12月初,社群上突然開始瘋傳一幅名為《台北地圖》的插畫,將擁擠的城市大小景物,一口氣塞進長方形的畫面裡,雖是地圖,卻也正是台北的縮影:面積不大,但隨處散落著多元豐富的故事,頓時之間,熟悉的城市也瞬間成了不熟悉的迷宮,讓人重新看待這個早就習以為常的土地。這幅精細畫作的作者是Tom Parker,本次LaVie透過E-mail的方式專訪這位來自英國的台灣女婿,邀請他分享創作的過程。

毅然放棄廚師工作,追逐插畫夢想

想要了解一位創作者,總不免俗得要回頭看他的創作起點。Tom Parker說他其實很早就察覺自己對於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我小時候就覺得畫畫很有趣,我非常享受藉此觀察自然的過程。」

因此在求學階段,他的藝術相關學科也一直表現優異。只是他未曾想過自己可以藉由插畫維生,所以出社會後,他從事平面設計一段時間,確信自己喜歡的是純創作,而非商業創作,因此暫時擱置了自己的興趣,投入餐飲業,擔任多年廚師的工作。

直到2014年,對於創作懷抱龐大熱情的他,終究是承受不住命運的呼喚,他決心成為自由插畫家,專心做自己真正喜愛的事。

出道一年即推出台灣插畫拼圖

成為插畫家後不久,Tom Parker就來到台灣旅行,2015年起,這一片蘊含豐沛能量的土地,就成為了他筆下的作品。台灣人眼中紊亂紛雜的街景,對於當時初來乍到的外國畫家,卻是新鮮的美學體驗。

「我很喜歡台灣的美學,結合了現代與亞洲的風格,還有本土藝術與文化。在這麼小的地方,卻能有這麼多事情同時發生,雖然可能會有人覺得這種景致看起來很亂,但對我來說,卻很迷人,所以即便是普通的大街小巷,我也畫了一些,我很樂意透過畫筆記錄更多,只要有更多時間。」

有才華的人,只要肯努力,終究不會被埋沒。很快地,台灣拼圖品牌Pintoo看上他的創作風格,便邀請他一同打造與台灣風景相關的插畫拼圖。其中一組就是一推出就相當受歡迎的《Taipenquins》,藉由插畫,讓可愛的企鵝騎著機車帶你遊覽台北精彩夜生活。

Tom Parker說自己很早就想畫台灣遠近馳名的夜市,但因為畫家個人的堅持,他並不想只是畫人山人海的夜市景象,後來與Pintoo討論後,他們想到,把過去Tom Parker創造的角色「企鵝」放進畫中,創造出可愛但又帶點衝突感的視覺氛圍。

驚人畫作細節,竟是因為「捨不得結束」

會被拼圖品牌相中,除了畫作風格相當獨特外,複雜與驚人的細節,也是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我們問他為什麼大部份的創作都有這麼多細節,創作者的想法,果真和常人不同。他說,是因為不喜歡完成作品,所以能畫越久越好。

「只要我畫更多細節,就要花更多時間完成,而且當我一直畫下去,我就會發現更多可以再加強的地方,簡直一舉數得。」他說,除此之外,也是因為他認為要花更多時間欣賞一幅畫,花時間探索畫作的細節,從中得到的驚喜,是沒人能奪走的快樂。

這也是為什麼他在創作初期,畫了很多迷宮,以及總是不厭其煩地在小房子上畫下小窗戶的原因。

別懷疑!台北就是這麼「綠」!

回到本次大眾關注的焦點《台北地圖》。Tom Parker的創作初期,經常為旅遊書,以及朋友的請託繪製地圖。有次朋友委託他為一位剛離開北京的記者朋友繪製細緻的北京地圖,他欣然接下工作後,便也開始想為台灣留下相仿的作品。

雖然很困難,也不是100%精準,前前後後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才接近完成,不過整個過程仍為他留下深刻的記憶,也將他的創作生涯帶往新的巔峰。

Tom Parker說,為了繪製《台北地圖》,只要一有空他就會在台北的大街小巷穿梭,甚至很有自信地表示,自己現在應該比從小在台北長大的妻子還要清楚城市的細節。然而徒步紀錄仍有視覺死角,因此他會透過Google街景圖還有網路上的無人機照片,觀察建築物的屋頂,以及城市的俯瞰圖。

「我想我在網路上看地圖和照片的時間大概是實際作圖的兩倍吧。」他分享道,由於他時不時會在臉書上分享創作過程,有人在看了他創作的《台北地圖》半成品時對他說:「這張地圖也太綠了吧!你確定台北長這樣嗎?」

但根據這位深入城市考察的畫家表示,別懷疑,台北真的這麼「綠」。

「台北的公園很多、幾乎每條街道、每棟建築物和公寓都有植物,還有城市週邊的山,裡面隱藏著很多寺廟。」儘管他是這片風景的見證人,但當他意識到一個城市竟能如此綠意盎然的時候,也是為之震撼。

在採訪的當下,《台北地圖》的完成進度已接近90%。我們問他未來是否會想要繪製台灣其他的城市,他說只要能繼續畫,他絕對樂意繼續以台灣為題進行創作。

Tom Parker Illustration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TomParkerIllustration

Inst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om_parker_illustration

Behance:https://www.behance.net/papagaeio

採訪撰稿/Mei Chiu、elif chan

圖片來源/Tom Parker Illustration

「2021年義大利波隆那兒童書展」線上台灣館主視覺

「2021年義大利波隆那兒童書展」線上台灣館主視覺
這次提案三款
主要概念是以台灣的印象出發以「#ToLiveisToCreate #創作即生活#生活即創作」為視覺主題
選到的提案也是我心中的預設

網站內容相當精采,邀請 64 家出版同業共298 件作品一同參展,也將展出金鼎、金漫獎得獎作品,難能可貴的客語、台語童繪創作,及 Books from Taiwan精選的童書與漫畫等具有國際市場潛力文化內容作品!

我們也媒合入選的插畫家與 動畫特效協會 ,共同創作 10 部動畫,讓圖像創作動起來、呈現不同的閱聽體驗館,更將串聯 台北插畫藝術節 Taipei Illustration Fair 、休士頓書院與吉日設計的Home Town Taiwan 插畫線上展,台北書展基金會 也將去年入選大會插畫展單元及榮獲「兒童觀眾」插畫的作品於臺灣館展出,利用豐富、多元的內容,讓波隆那童書展感受到強勁的臺灣創作能量!

▪️▪️▪️▪️▪️▪️▪️
一起來逛?2021波隆那童書展臺灣館網站:http://taiwan-bcbf.taicca.tw/2021
歡迎來看?2021波隆那童書展臺灣館出版型錄網站:https://publication.taicca.tw/book/17
插畫動起來?2021波隆那童書展文策院助攻台灣入選插畫創作動畫:https://youtube.com/playlist……

@ Bologna Children’s Book Fair

轉載自 :Croter Illustration & Design Studio臉書

【台北插畫藝術節 X 義大利波隆那兒童書展台灣館_特展區 】

【台北插畫藝術節 X 義大利波隆那兒童書展台灣館_特展區 】


台北插畫藝術節今年收到 文化內容策進院 Taiwan Creative Content Agency 的邀請參與了「2021年義大利波隆那兒童書展台灣館-特展區」線上展覽。

由 鬍子大叔 UNCLE TOMMY 為第四屆主題「封面故事 Cover Story」設計的主視覺做展出呈現。


「2021年義大利波隆那兒童書展」台灣館,今年以「#ToLiveisToCreate #創作即生活#生活即創作」為臺灣館主題,主視覺亦邀請知名插畫設計師 Croter Illustration & Design Studio 操刀,邀請 64 家出版同業共298 件作品一同參展,也將展出金鼎、金漫獎得獎作品,難能可貴的客語、台語童繪創作,及 Books from Taiwan 精選的童書與漫畫等具有國際市場潛力文化內容作品!


同時,也媒合入選的插畫家與 動畫特效協會,共同創作 10 部動畫,讓圖像創作動起來、呈現不同的閱聽體驗館,更將串聯 台北插畫藝術節 Taipei Illustration Fair、休士頓書院與吉日設計的 Home Town Taiwan 插畫線上展, 台北書展基金會 也將去年入選大會插畫展單元及榮獲「兒童觀眾」插畫的作品於臺灣館展出,利用豐富、多元的內容,讓波隆那童書展感受到強勁的臺灣創作能量!


__

一起來逛~
2021波隆那童書展臺灣館網站:http://taiwan-bcbf.taicca.tw/2021


歡迎來看~
2021波隆那童書展臺灣館出版型錄網站:https://publication.taicca.tw/book/17


插畫動起來~
2021波隆那童書展文策院助攻台灣入選插畫創作動畫:https://youtube.com/playlist……

__

【臺灣插畫家獲美國插畫大獎】

恭喜知名藝術家鄒駿昇 Page Tsou以系列插畫作品「#看不見的書店」分別獲得美國插畫大獎(2021 American Illustration 40 selected winner)及3×3國際當代插畫大獎(3×3 international illustration show no.18)的肯定,這是近期繼阿尼默Lian-An, Lin Illustration & Design / 林廉恩在波隆那書展獲獎後,又一位臺灣創作者在國際發光發熱。

插畫家鄒駿昇表示:「主要是想像那些過去的偉大作家,或是科學家如果開書店會是什麼模樣?讓民眾可以透過這些不存在的書店,認識這些人。」

鄒駿昇在國際間獲獎無數,曾獲波隆那書展插畫類首獎、英國皇家藝術學院Man Group繪畫比賽冠軍、德國紅點設計獎等。即使疫情嚴峻,臺灣的創作者仍持續努力不懈地創作,不僅撫慰人心,更驚豔國際,我們再一次恭喜他!

更多資訊?https://reurl.cc/EnpZZk

轉載自:文化部臉書

《洞穴圖鑑》川貝母個展

轉載自:川貝母臉書

展訊/

原本去年底就要辦的展覽,為了配合新書延到今年6月,但卻碰到疫情升溫,讓原本的計劃都打亂了。
討論後展覽仍然會持續,但會採取預約制,人數一次最多只能3人,詳細請以畫廊 亞米藝術 (YAMI ART SPACE) 的公告為主。

線上預約 https://ppt.cc/fvxXXx

《成為洞穴》博客來獨家限定預購中 https://bit.ly/3wlqbEY

??

《洞穴圖鑑》川貝母個展
The adventures in the caves – Inca Pan Solo Exhibition

地 點 ▎亞米藝術 (台中市西區民生北路138號)
展 期 ▎2021 / 06 / 05 (Sat.) – 07 / 18 (Sat.)
開 放 ▎10:00-19:00 (日、一休館)
聯 繫 ▎04-23012252 / 0922-005541
信 箱 ▎yami.art2011@gmail.com

線上預約 https://ppt.cc/fvxXXx

5/22(六) 李承道「藝術家生存之道:到死都要搞藝術嗎?」

Hi~原定周六第二場 5/22(六) 李承道「藝術家生存之道:到死都要搞藝術嗎?」

疫情緣故由實體改為線上直播在Clubhouse平台,晚間九點開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預先設定提醒活動時間,當作聽廣播一邊做事、畫畫什麼的。

也希望能先收集大家有興趣的問題,可以直接留言回覆或私訊臉書專頁,歡迎所有有興趣的人準時點進連結一起收聽~防疫好好保護自己之際也能線上與藝術家和更多藝術創作者交流!也歡迎分享給所有的朋友,我們明晚九點見!謝謝!

直播時間:5月22日(六) 21:00
Clubhouse連結:https://joinclubhouse.com/event/xnKvK6wQ

李承道在藝術創作、商業影像之間跨界,兼具流行與美學價值的實踐方法,展現藝術與當下的關係。「藝術家生存-探討議題」、「關於生存」、「關於財務與擴張」我到底要從哪開始?第一步?藝術工作者能吃飽嗎?

主持 Andy x 歌曲匠人「尤米澤」擔任音樂特調師,以音樂搭配講者的故事。

轉載自:藝術實踐學校TAPS臉書

?「畫我‧短漫畫比賽」最後收件 ?

?「畫我‧短漫畫比賽」最後收件 ? 5月31日截止 ?


從現在開始畫也完全沒問題!現在就拿出畫筆,告訴全世界關於「我」的故事吧!!
   
大家趕緊把握時間,創作出最棒的作品喔~
   
◼︎ 比賽辦法 https://wenk.in/20KJNK
◼︎ 簡章與報名表 https://wenk.in/20WZT7
◼︎ 常見問題 https://wenk.in/20q7Te
   
?? 有任何其他關於「畫我‧短漫畫比賽」的問題,或是需要協助的話,都歡迎大家留言,或私訊粉專喔!

轉載自: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小隊臉書

「第15屆日本國際漫畫競賽」

#日本國際漫畫競賽」,為 #日本外交部 於2007年創立,目的是通過漫畫文化來擴大國際交流和相互理解,使全世界更認識並接受漫畫文化所接受,也表彰為全球漫畫文化發展做出貢獻的漫畫家。第十四屆日本國際漫畫競賽,吸引來自61個國家近383件參賽作品,得獎作品包括《 送葬協奏曲》、來自台灣的漫畫作品—《 #天橋上的魔術師》等等,其中《 天橋上的魔術師》改編授權後,今年以影集的形式在影音平台上熱播。

▍參賽作品條件
①漫畫作品至少須含有16頁。
②已發行或未發行的作品皆可申請參賽。
③歷屆得獎作品不可再次申請參賽。
④漫畫作品須為過去三年(2018-2021)完成之作品。
⑤漫畫作品可以電子檔(PDF)或印刷品的方式繳交(若以電子檔形式繳交,審評階段會印出以供審評)。
⑥漫畫作品的作者須為外國籍公民,參加金/銀獎獲得者邀請計劃的代表也須為外國籍公民。
⑦每位作者僅能繳交一件作品,若繳交多個作品,則僅接受第一順位繳交的作品。
⑧出於宣傳目的,在獲得版權所有者的批准後,漫畫獎執行委員會可以(部分)使用獲獎者的漫畫作品。

▍申請截止日期
2021-07-08

▍申請文件
①繳交申請表格、作品(三種方式選一種即可)。
②兩份印刷作品的副本。
③一份作品電子檔。
④一份印刷作品副本及一份作品電子檔。

▍申請方式
①非居住於日本之申請者:申請表格及作品繳交至日本大使館或領事館(查詢各地日本大使館或領事館資訊:https://reurl.cc/XebRLe)
②居住於日本之申請者:申請表繳交至jp-manga.award@mofa.jp、作品繳交至日本外交部文化事務和海外公共關係科總幹事文化事務部長秘書處(2-2-1 Kasumigaseki, Chiyoda-ku, Tokyo 100-8919

▍獎項說明
①金獎:授予最佳漫畫獎、頒獎典禮期間獲邀至日本參與約10天的邀請計畫。
②銀獎(3位):頒獎典禮期間獲邀至日本參與約10天的額外獎勵。
③銅獎(11位)

?詳細競賽訊息請參考下列網址
https://www.manga-award.mofa.go.jp/index_e.html

台灣繪本插畫展「HOME TOWN TAIWAN」線上開展!集結33位台灣插畫家繪下「家」的日常

01 Mar 2021 Adela Cheng

轉載自 : LaVie|原文網址:(點選)

由文化部及駐休士頓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臺灣書院主辦、藝術家鄒駿昇策展的台灣繪本插畫線上展「HOME TOWN TAIWAN」,於2021年1月26日至2021年11月25日展出,裡頭集結洪添賢、良根、幾米等33位台灣插畫家;展覽以「台灣」為核心出發,探討「家」的定義與意義,並分為兩個展間:「Hometown Taiwan」、「Messages from Taiwan」,不僅讓全世界的人窺見台灣的日常,亦從插畫中獲得療癒的力量。

台灣繪本插畫線上展「HOME TOWN TAIWAN」即日起~2021年11月25日展出

2020年對許多人而言是特別又或許難熬的一年,疫情之下,讓「家」也變得遙遠,但那些無法抵達的,在「HOME TOWN TAIWAN」展覽中,全都連結了起來;由藝術家鄒駿昇策展的台灣繪本插畫展,原訂今年中在美國休士頓舉辦,而為讓更多人看見台灣的美好,休士頓台灣書院特別將實體展覽改為線上觀看形式進行。

集結33位台灣插畫家  打造以台灣為核心、探討家的定義之插畫展

策展人鄒駿昇提到,不論是物理或心理層面,家皆具有許多不同意義,不僅是避風港,亦是一種歸屬感。而本次的「HOME TOWN TAIWAN」展覽透過不同藝術家的視角呈現台灣的日常生活,藉此亦讓觀者珍惜身邊擁有的一切。因此,此次的展覽不僅集結台灣33位插畫家,更以「台灣」為核心出發,探討「家」的定義與意義。

線上看台灣繪本插畫展「HOME TOWN TAIWAN」!

展間1:「Hometown Taiwan」

以Hometown Taiwan為主題的展間,除讓世界各地的人透過線上展覽,即能看見台灣的獨特魅力及風景,更讓那些因疫情無法回鄉的人們,一解思念台灣家鄉之情。從10位台灣插畫家、共59幅的插畫作品中,能窺見台灣不同的樣貌與風景,像是日常的街頭小吃、傳統市場、三合院等,抑或是迷人的海邊、山林景色……,在他們的畫筆下,讓人離熟悉的台灣又更近了一點。

展間2:「Messages from Taiwan」

以「來自遠方的問候」為主題的展間,則有29位台灣插畫家以明信片為概念的創作,這些插畫不單像是朋友間的加油訊息,更蘊含著他們欲對全世界傳遞的祝福訊息,而在欣賞完畫作的同時,也從中獲得了希望的力量。

「Home Town Taiwan」台灣繪本插畫線上展

展期 : 即日起至2021年11月25日

官網:https://hometowntaiwan.culture.tw/

臉書:www.facebook.com/HomeTownTaiwan

主辦單位 : 文化部、駐休士頓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臺灣書院

協辦單位:亞洲協會德州中心

策展人 : 鄒駿昇

參展藝術家 : 阿力金吉兒、Ballboss、湯士賢、達姆、奇亞子、手路、陳姝里、吳欣芷、洪添賢、徐至宏、夏仙、薛慧瑩、林家棟、良根、幾米、李若昕、吳睿哲、唐壽南、林廉恩、蔣孟芸、米力、謝名涵、鄒駿昇、鄭培哲、陳沛珛、徐世賢、廖書荻、太陽臉、鄧彧、郭果子、王春子、陳又凌、許匡匡

執行單位 : 吉日創意有限公司

主視覺設計 : 宋政傑

動態影像設計 : 鄭凱文

文字翻譯 : 吳家姍

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圖片提供|Home Town Taiwan

新一季 2021「藝術家的生存之道」TAPS 藝術實踐學校 系列講座 – 台北

■新一季 2021「藝術家的生存之道」TAPS 藝術實踐學校 系列講座 – 台北


■ 主辦單位:自由人藝術公寓 Freedom Men Art Apartments
■ 講座地點:好丘Good Cho’s
■ 講座時間:5/15-8/14,每週六晚上19:00-21:00。

■ 講者名單:#黃沛涵 x #李承道 x #張碩尹 x #席時斌 x #曾建穎 x #莊志維#張育嘉 x #張哲榕 x #塗鴉阿諾ANO x #王亮尹 x #登曼波 x #汪正翔 x #羅智信 x #李霽

■ 講座主持:#顔寧志 x #尤米澤

這一季更邀請 歌曲匠人「尤米澤」搭配 擔任每週六晚上的音樂特調師,無論傷心或開心的故事,歡迎來好丘,搭配講者的故事調出專屬的音樂特調,現場演唱。 傷心煩心的事,留在遠方,用音樂和美食和酒撫慰你,成為你生命中最佳的安慰劑。這兒不只有好酒、美食還有好故事、好內容,歡迎隨時上門。

■ 講座購票詳細資訊 https://www.accupass.com/go/taps2021

轉載自 : 藝術實踐學校 TAPS臉書

「拿去抄啊!藝術家的著作權指南」書籍推薦

等不及要拜讀 這本「拿去抄啊!藝術家的著作權指南」了

阿橋社 引進了這本這麼好的內容
是對創作者非常受用的一本工具書

尤其對創作者而言
覺得「 第二章 著作權—基礎觀念 」 是現在很多創作者最需要的

非常推薦這一本「拿去抄啊!」

當然也還推薦阿橋社出版的適合藝術家 藝術工作者的其他工具書
#藝術家的著作權指南 #拿去抄啊 #阿橋社 #copythisbook

你可以這裡買 電子的或實體的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9459…

?桃園設計獎徵件?

疫情無預警蔓延,青年的各種活動大受影響
大學生努力許久的畢展、成發也面臨各種變數

臨近展期的新一代設計展
桃園也有許多設計相關科系參與
不論主辦單位決定續辦、延期或停辦
‼皆不影響青年局的補助款‼

青年的創作不會白費,我們看見同學的努力
也請同學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而青年局主辦的 #桃園設計獎 也將展開徵件
盡力讓設計青年的作品獲得更多肯定與曝光

?桃園設計獎徵件?

?徵件時間: 5/6-6/30
?徵件資格: 18-35歲青年
?徵件組別:
⭐視覺與商業設計組
⭐產品與工業設計組
⭐數位與多媒體設計組

?報名連結: https://tyda.org.tw/login


更多設計獎與設計資源,請上
?桃園設計庫 TYDC

2021「藝術家的生存之道」TAPS 藝術實踐學校 系列講座 – 台北

■ 第一場 5/15 (六) 19:00
■ 黃沛涵:勇闖天涯的創作女子

1984 年生於台北,自小移居美國數年。畢業於國立台灣師 範大學美術所西畫創作組以及英國雀爾喜藝術學院藝術創作碩士。作品實踐主要為探索時間,空間,記憶和位移。 她從歷史資料和日常媒體收集的圖像拼貼開始,通過主要 以繪畫,以及陶瓷,攝影等不同媒材,編織人類經驗和視覺文檔之間的隱藏關係。 作品曾在英國Saatchi Gallery,澳門美術館,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等地;台灣,英國,中國,日本,韓國和德國等許多國家展出。目前定居巴黎,工作室位於巴黎和台北兩地。

■ 講座購票詳細資訊 https://www.accupass.com/go/taps2021